首页> 中文学位 >两晋废实务虚之风研究——以名望为中心
【6h】

两晋废实务虚之风研究——以名望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废实务虚是两晋士族饱受争议的一大弊病,但据史料所见,两晋大部分士族对事功武力保障统治和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即便如此,他们仍汲汲于虚名,鄙薄事功,不屑武力。造成这一矛盾的根源在于当时重名的社会风气与贵族垄断的选官用人制度。 两晋时期,名望对士族官员的仕途进退有着极大的影响。凭藉名望既能换取好的中正品级,开入仕与升迁之坦途,又能为朝堂和士族群体所认可,赢得社会声望与政治资本。获取名望的关键有二:一是具备世所认可的德和才,主要是孝友之德和玄学修养;二是在士族圈中通过以清谈为主的社交途径妥善宣扬,以之显名。这种名望获取机制使名实分离,很多料理庶政所需的实务才干得不到认可,虚名之能却在政坛大行其道。长此以往,士族官员遂渐将能够换取名望的虚名之能当作政治才干的一部分甚至主要部分,对名的追逐不仅是仕途显达的工具,更进而成为一种仕宦价值之所在。虚名之能也理所当然的被多数士族当做对仕途有积极意义之努力,形成一种虚名不虚的政治错觉。 按照名望观念内化程度的不同,可将士族官员分为两大类:一是虚实兼备者,此类士族的共同特点是认可名望对仕宦的重要作用,在经营名望的同时却不废事功;他们或将名望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政治工具,或是认可玄学等虚名之才,从中汲取有益实务的成分,从而不废事功。二是废实务虚者,这部分士族官员有的沉溺于己身之虚名,追求高官显职,有盛名居要位却无与之相配的才干;更甚者在玄学清谈中丧失士大夫当有之政治追求,仅出于家族需要和自身利益而身列仕途,既无仕心更无政才,最终尸位素餐,在其位而不谋其事。 两晋之间,政乱朝昏,士族也难逃离乱的遭遇。名望在太平盛世是仕宦之阶,在乱世却是致患之由,作为各方势力争相拉拢的对象,名士们只能纷纷退避以求保全。东晋初年,南渡后安定下来的士族开始反思西晋衰亡的教训,其中就有对求名之风和废实务虚的批判。部分士族在反思中振作,东晋出现士族专兵的现象与此也有或多或少的关联。但西晋倾覆的教训只能影响一时,一旦偏安日久,后来之士族既不曾亲历战乱之苦,又深受现实境遇(重名望)的影响,自然复归于废实务虚的旧路。 名望与事功,一为眼前政治资本,一为长远统治根本,士族们未必看不到事功之用,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更为关心自身目前的权势和家族当下的政治地位。况且,经营名望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极易导致顾此失彼,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兼顾事功之能。士族经营名望的努力虽然造成了废实务虚等种种问题,加剧了士族阶层的衰颓堕落,但它也为士族群体带来了流动性,这种流动性是士族内部活力的源泉,是士族能长期垄断上层权位的重要因素。

著录项

  • 作者

    韩旭;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 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 学科 中国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旭华;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两晋;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30:49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