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6h】

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索引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临床特征

3.2 症状及手术并发症

3.3 病理类型及分子分型的特点

3.4 治疗方法

3.5 单因素生存分析

3.6 多因素生存分析

3.7 复发患者的治疗与生存

4 讨论

4.1 一般临床特点与预后

4.2 症状及手术并发症与疾病进展

4.3 病理类型及分子分型的特点与预后

4.4 治疗方法与预后

4.5 复发与预后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髓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神经上皮性肿瘤之一,占0-14岁儿童小儿脑肿瘤的9.2%,MB患者中成年人约占30%。该肿瘤生长极为迅速,侵犯脑干时手术不易彻底切除,沿脑脊液产生播散及种植时患者预后差。虽然MB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前有很大进步,公认的治疗方法是尽可能的手术全切及术后放疗或放化疗,但目前有学者对放疗剂量提出质疑,而化疗的应用范围也存在争议,化疗方案尚未有统一标准。近年来MB的分子分型法逐渐被认识,不同分型的信号传导通路成为研究MB的新途径。
  本研究通过收集病例对MB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法及疾病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总结MB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使MB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原发性髓母细胞瘤的患者。根据一般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将50例MB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侵犯脑干与否、病理类型、分子分型、切除程度、Chang氏分期、放疗剂量、辅助放疗开始时间、肿瘤大小、放疗剂量以及是否化疗进行分组。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对MB进行分子分类,病理分类由病理科提供。使用总体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来评价预后,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通过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图描述生存状况,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
  结果:
  1.50名患者中32名男性,18名女性。≥16岁者15例(30%),<16岁者35例(70%)。中央型患者36例(72%),周围型14例(28%)。侵犯脑干者11例(22%),未侵犯脑干者39例(78%)。15例(30%)未全切,32例(64%)全切。34例(64%)M0期,16例(32%)M1-4期。术后4-6周开始放疗者43例(86%)。肿瘤大小≥3cm2者42例(84%),<3cm2者8例(16%)。
  肿瘤是否侵犯脑干是影响患者5年OS率的因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ng氏分期是影响患者5年PFS率的因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诊断时,头痛者34例(68%),呕吐者15例(30%),共济失调者20例(40%),头围增大者17例(34%);术后,小脑疝者16例(32%),颅内血肿者5例(10%),脑膜炎者2例(4%),脑脊液侧漏者4例(8%)等。
  3.本研究中,29例(58%)CMB、15例(30%)DMB以及6例(12%)LC/AMB。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MB型患者预后最好,本研究中DMB型患者5年OS率为93.3%,而CMB、LC/AMB型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60.7%、57.1%,预后较前者差,两者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B、CMB和LC/AMB型患者5年PFS率分别为为86.7%、53.6%和4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表明,≥16岁患者中,DMB型和LC/AMB型最初生存率相同,但在38个月以后DMB型生存率较高。<16岁患者中,DMB型的OS生存曲线优于LC/AMB型,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本研究中,13例(26%)SHH型、11例(22%)WNT型,26例(52%)非S HH/WNT型。WNT型、SHH型和非WNT/SHH型5年OS率分别为84.3%、78.4%和6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年PFS率分别为55.8%、62.9%和3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肿瘤是否全切是显著影响MB患者5年OS率和5年PFS率的因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全切和未全切组间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接受放疗和接受放化疗结合治疗的患者5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71.4%和69.4%、58.3%和49.2%,各组间5年OS率和5年PFS率统计学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术后接受放疗和接受放化疗结合患者的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异。
  7.接受全脑36Gy且后颅窝55Gy以上放疗剂量的患者和结束其它放疗剂量的患者的5年PFS率统计学差异有明显意义(P<0.05)。
  结论:
  1.肿瘤切除程度与病理分型是影响MB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病理分型中,DMB型生存率最高,CMB型生存率次之,LC/AMB生存率明显较低。≥16岁患者中,DMB型与LC/AMB型前个38月的生存情况相当;<16岁患者中,DMB型比LC/AMB型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因≥16岁LC/AMB型患者能接受较高的放疗剂量,但本研究中病例数不足,需要大量数据,进一步验证并寻找原因。
  2.MB分子亚型中,非WNT/SHH型最多,SHH型次之,WNT型最少,而WNT亚型的预后最好。WNT亚型较好的预后因其对放疗敏感。本研究平均观察期为33个月,需要延长观察期进一步研究该观点。
  3.复发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大剂量放疗可降低复发风险。Chang氏分期和>2的症状或并发症与疾病复发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复发相关的因素,并寻找治疗复发者的有效的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