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Nanog、FOXD3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变化
【6h】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Nanog、FOXD3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变化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和目的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女性生殖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已统计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病死率却居第一。其中,最多见的组织类型是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EOC)。卵巢位于盆腔中,特殊的解剖位置使得临床难以早期发现其癌变,约 70%的患者发现时已经进入卵巢癌晚期。除此之外,耐药及复发往往导致预后较差,死亡率极高。晚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往往低于30%,而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能够高达90%。而且就诊患者中至少有 75%已出现淋巴结转移或盆腔外转移。因此,早期诊断困难、转移、耐药、复发等问题是卵巢癌的现状,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探究卵巢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寻找卵巢癌的生物学标志物,并研发出高效的靶向治疗药物,将极大地提高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并帮助判断疾病预后。 胚胎干细胞关键因子(embryonic stem cell associated transcripts 4,Nanog)归属于ANTP超家族NK-2型基因,是维持胚胎干细胞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关键性转录因子。不仅多能性细胞和生殖细胞肿瘤能表达Nanog 基因,白血病及实体肿瘤中也见表达上调,充当癌基因角色。FOXD3是叉头框转录因子(forkhead box,FOX)家族中的一员,是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所必需的因子,对于维持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和促进神经嵴的形成、迁移及分化均至关重要。裸鼠移植瘤实验直接证明了FOXD3具有致瘤性。但FOXD3也被报道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下调,被认为是一种癌抑制基因。实验表明,Nanog和FOXD3均与肿瘤关系密切,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转移、化疗耐药、免疫耐受及肿瘤干细胞调控等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且FOXD3是Nanog的激活因子,ESCs转录起始区域上游特殊的增强区域受FOXD3作用后,Nanog启动子被激活进而Nanog表达增加。也有研究提出Nanog是FOXD3的上游基因,FOXD3受Nanog的靶向作用。 目前对FOXD3基因的研究甚少,其表达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目前尚无关于FOXD3在卵巢癌中的研究,FOXD3和Nanog在卵巢癌及其它肿瘤中的共同研究也尚无报道。本文通过检测Nanog、FOXD3 mRNA及蛋白质在上皮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作用,从而为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思路与契机。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收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并行手术的患者共 91 例。其中正常卵巢组织 25 例(正常组),取材于因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及其他良性病变行附件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26例(良性组);卵巢上皮性癌组织40例(恶性组)。 标本采集均取得手术患者的知情同意,且经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于手术当日采集适量组织标本,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尚未接受化疗、激素及免疫等药物治疗,无放射线接触史及传染病史,除外其他脏器转移性癌,标本术后经病理证实。 2.实验方法 (1)qRT-PCR法:用于检测、比较正常组、良性组和恶性组中Nanog、FOXD3 mRNA的表达。 (2)免疫组化SP法:用于检测、比较正常组、良性组和恶性组中Nanog、FOXD3蛋白的表达。 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x ±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的的LSD-t 检验;采用χ2检验和R×C分割的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进行两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1.三组组织中Nanog、FOXD3 mRNA的表达 正常组、良性组和恶性组中 Nanog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0.827± 0.243、1.009±0.747和3.266±1.413。恶性组中Nanog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组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良性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FOXD3 mRNA在正常组、良性组和恶性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71± 0.266、0.976±0.369和1.457±0.496。恶性组中FOXD3 mRNA的表达高于良性组,后者又高于正常组,两两比较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三组组织中Nanog、FOXD3 蛋白质的表达 Nanog、FOXD3 蛋白质主要表达于卵巢上皮组织细胞质内,呈棕黄色、颗粒状分布。 正常组、良性组和恶性组中Nanog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9%(6/25)、47.6%(9/26)、80.0%(32/40)。恶性组中Nanog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另外两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正常组、良性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OXD3 蛋白在正常组、良性组和恶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0.0%(5/25)、65.0%(17/26)、87.5%(35/40)。FOXD3蛋白在恶性组、良性组及正常组中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Nanog、FOXD3蛋白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Nanog蛋白在FIGO分期I-II期和III-IV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10/16)和91.7%(22/24),随病理分期升高,阳性表达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高分化和低分化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7%(11/17)和91.3%(21/23),随分化程度降低,阳性表达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anog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还有淋巴结是否转移等因素均无关(p>0.05)。 上皮性卵巢癌中FOXD3蛋白的表达水平和患者年龄、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甚至淋巴结是否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均不相关(p>0.05)。 4.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Nanog、FOXD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经Spearman 相关分析得出,Nanog蛋白与FOXD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2,p<0.001)。 结论 1.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Nanog mRNA、 FOXD3 mRNA的表达均上调。 2.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Nanog蛋白 、FOXD3蛋白的表达均上调,且Nanog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相关。 3.Nanog蛋白与FOXD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Nanog及FOXD3可能协同参与了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是生物学和预后的潜在性标志物,可能成为上皮性卵巢癌治疗和干预的靶分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