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IPv6的教学资源库过渡技术研究
【6h】

基于IPv6的教学资源库过渡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绪论

1.1 IPv6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1.2 IPv6的发展现状

1.2.1 IPv6在美国

1.2.2 IPv6在欧洲

1.2.3 IPv6在日本

1.2.4 IPv6在韩国

1.2.5 IPv6在中国

1.3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4论文的结构

1.5研究内容

第二章IPv6和ICMPv6

2.1 IPv4向IPv6过渡的必要性

2.1.1 IPv4面临的问题

2.1.2 IPv6的特点

2.2 IPv6报文结构

2.2.1固定报头结构

2.2.2 IPv4与IPv6固定报头的比较

2.2.3扩展报头

2.3 IPv6的地址空间

2.3.1 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

2.3.2 IPv6地址类型

2.3.3 IPv6的地址自动配置技术

2.3.4 IPv6的域名解析

2.4 ICMPv6

2.4.1 ICMPv6报文类型

2.4.2邻居发现协议

2.5移动IPv6的关键技术

2.5.1移动IPv6的组成

2.5.2移动IPv6数据传送

2.5.3通信注册过程

2.5.4移动IPv6节点与TCP连接

第三章教学资源库系统

3.1教育资源库概述

3.2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3.2.1教育性原则

3.2.2技术性原则

3.2.3整体性原则

3.2.4服务性原则

3.3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的具体工作

3.3.1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3.3.2学习资源库的建设

3.3.3多媒体素材资源库

3.3.4管理资源库

第四章教学资源库过渡技术

4.1教学资源库从IPv4到IPv6过渡中使用的节点类型

4.2 IPv4到IPv6过渡中使用的地址类型

4.3 IPv4与IPv6共存的机制

4.3.1双IP层

4.3.2支持IPv6的DNS结构

4.4教学资源库从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

4.4.1双协议栈技术

4.4.2几种主要的隧道实现技术

4.4.3 NAT-PT技术

4.4.4三种过渡技术的比较

4.5通过隧道技术实现的IPv6接入实验

4.5.1建立隧道

4.5.2连接河南省省网IPv6测试

4.5.3连接6bone测试

4.6教学资源库在IPv6环境下的新特性

4.5.1视频应用

4.5.2移动智能终端应用

4.5.3移动性主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在因特网蓬勃发展的潮流里,人们的生活已无法与网络脱离。以IP技术为基础的因特网服务,已是全球性的趋势与共同的商机。多采多姿的因特网信息世界,将导致现今使用之因特网通信协议32位的IP网络寻址方式加速面临网址即将耗尽的问题。此外,未来的网络应用服务对于各种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网络安全、带宽保障及使用者付费原则下的分级服务等,传统IPv4所定的相关协议已渐渐无法满足未来因特网需求。 网络教学资源是开展网络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网络教育的逐步拓展,网络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成为开展网络教育的关键。为各类学习内容对象提供高效的存储管理,为各种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为教学管理者提供资源访问效果评价分析,从而提高教学资源对象的利用率,促使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实际教学系统服务。 目前国内外对基于IPv4的网络教育资源库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十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都具有很好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意义,对于即将到来的IPv6网络,这些研究成果需要向IPv6网络过渡。论文根据网络教学资源库从IPv4到IPv6过渡的实际需求,分析了网络教学资源库与IPv6的关系,各种IPv6过渡技术对网络教学资源库过渡技术的影响,确定了网络教学资源库过渡技术的结构、功能和实现方法。 本文构造的模型经过了开发实践的检验,如在河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开发实践中成功运用了基于IPv6的教学资源库过渡技术,实践证明了所构造的模型有效可行,并具有应用的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