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南省体育院系田径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分析
【6h】

河南省体育院系田径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2文献综述

1.2.1运动损伤的相关概述

1.2.2国外田径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

1.2.3我国有关田径运动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分析

1.2.4河南省内有关田径运动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分析

1.3研究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列象

2.2主要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调查法

2.2.3逻辑分析法

2.2.4数理统计法

2.3研究步骤

3结果与分析

3.1河南省体育院系田径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的现状

3.1.1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3.1.2运动损伤部位的分布

3.2河南省体育院系田径专项学生的损伤特征

3.2.1运动损伤的时间特征

3.2.2运动损伤的场所

3.2.3运动损伤的类型

3.2.4运动损伤的程度

3.2.5运动损伤的病程

3.2.6运动损伤与学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3.3河南省体育院系田径专项学生的运动损伤特点

3.3.1运动损伤的发生与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密切相关

3.4河南省体育院系田径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致因分析

3.4.1生理学因素

3.4.2训练因素

3.4.3技能冈素

3.4.4心理因素

3.4.5其他因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田径运动是由人们进行竞技和锻炼身体的走、跑、跳跃、投掷等身体练习组成①。随着当今田径运动的迅速发展,该项目动作的难度越来越高,训练的时间越来越长(要求高质量、准确无误的完成技术动作),机体的承受负荷越来越大等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多数运动员来说,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作为高校田径专业的一名专项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这些素质和能力的获得,需要经过多年的艰苦训练。多年来,运动损伤一直影响着高校田径学生正常的训练(或比赛),制约学生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调查发现,有91.9%的教练员认为运动损伤是制约学生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使科学系统的训练和比赛难以按计划正常进行,导致一批有前途的运动员过早地离开田径场,严重阻碍了田径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即使学生在受伤的情况下坚持训练或比赛,但伤病的困扰,将会导致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缩短甚至结束,影响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发展。随着田径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学生的体能、技战术要求不断提高,训练强度日益加大,运动损伤的机率也相应增加,这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正常训练及身体健康。 因此,本文从训练学的角度去研究与总结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发展规律、预防措施等因素,可以进一步改善河南省体育院系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运动成绩,更好地预防田径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在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河南省15所体育院系学校的482名田径专项生(指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学生和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田径专选学生)、67名田径教练员发放调查问卷,并走访数名运动损伤及田径方面的专家。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对河南省体育院系田径专项生运动损伤的现状、特征及训练学致因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1)、河南省体育院系田径专项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较为普遍,发生率为82.8%,但其损伤程度为:轻度损伤占54.4%,中度损伤占36.3%,重度损伤占9.4%;运动损伤部位主要小腿部、腰背部、踝部、大腿部、膝部和手腕部等; 2、田径专项学生运动损伤,出现的训练时段特征主要是专项训练,占45.6%,其次是身体训练,占34.6%;受伤的季节主要集中在冬季(占37.9%)和秋季(占29.2%); 3、田径专项学生受伤的场地主要是训练场,占71.7%;受伤类型:一是软组织发生损伤的有678人次,占35.5%,其中包括擦伤、撕裂伤、挫伤和肌肉拉伤等;二是关节、韧带损伤其中扭伤有1024人次,占53.6%,其中包括扭伤、劳损、韧带损伤和急性腰伤等;三是骨折的有26人次,占总选择人次的1.4%; 4、运动损伤次数与年龄、训练年限、文化程度、比赛次数成负相关,与运动等级成正相关;与规则的变动、身高、知识了解情况、治疗情况等相关不显著;造成运动损伤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持续训练法、比赛训练法、循环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和完整训练法,分别占17.4%、14%、12.6%、12.5%和11.2%; 5、造成河南省体育院系田径专项学生损伤的原因主要有:1)生理学因素:身体过度疲劳、旧伤病未痊愈、肌肉力量不足、柔韧性不足和灵敏性不足;2)训练因素:准备活动不合理、运动负荷过大、恢复的时间及措施安排不合理、带伤训练比赛、局部负担过重;3)技术因素:技术要领不正确、缺乏自我保护动作、技术运动不熟练、对方犯规动作;4)心理因素:训练或比赛时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或心不在焉、训练或比赛时兴奋性过高、自我保护意识差;5)其他因素:场地器材着装原因、天气原因、裁判和意外突发事件等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