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南阳市为例
【6h】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南阳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的意义

1.3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国外研究综述

1.3.2国内研究综述

1.4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研究思路

1.4.2研究方法

1.5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基础

2.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范畴与城乡二元经济理论

2.1.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范畴

2.1.2城乡二元经济理论

2.2乔根森劳动力流动理论与托达罗模型

2.3费景汉和拉尼斯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型

2.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章 南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趋势

3.1南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3.1.1南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3.1.2南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3.2 南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趋势分析

3.2.1南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次产业的关系

3.2.2南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趋势的测算

3.2.3 南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变动趋势

第四章 南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南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4.1.1南阳市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

4.1.2南阳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4.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南阳市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模型

4.2.1 数据来源

4.2.2 相关指标的含义

4.2.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效应测算模型的构建

4.2.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效应分析

第五章 政策建议

5.1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比较优势

5.2规划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

5.3着力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5.4积极完善配套制度改革,消除剩余劳动力转移壁垒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非农部门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南阳市为例,从五个方面研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绪论部分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
  其次,界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的相关概念和研究范畴,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主要有城乡二元经济理论,乔根森劳动力流动理论,托达罗劳动力转移模型,费景汉和拉尼斯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
  再次,分析了南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和自主性、转移区域广泛、农民工就地转移具有兼业性的短期行为、简单体力劳动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并指出了南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转移方式盲目、从业结构单一、劳动力素质较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最后,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南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变动趋势。
  第四,分析了南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南阳市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模型,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分析。
  第五,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优势、制订适合市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划、全面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积极完善配套制度改革,消除剩余劳动力转移壁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