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
【6h】

论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预言

第二章 农业保险法律制度概述

2.1 农业保险的定义

2.2 农业保险的法律性质

2.2.1 农业保险具有较强的准公共物品的性质

2.2.2 农业保险的“非准公共产品”特性也即“私人物品”性

2.3 农业保险的法律特征

2.3.1 参照适用《保险法》

2.3.2 投保主体的特殊性

2.3.3 农业保险的公示性

2.3.4 保险合同的稳定性

2.3.5 定损方法的特殊性

2.3.6 受损保险标的处理的特殊性

2.3.7 履行合同的确定性

第三章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概述

3.2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政随人在,人走政亡”

3.2.2 我国农业保险的经营不符合保险行业的大数法则

3.2.3 农业保险产品的定价机制缺失

3.2.4 承保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以及从业人员较少

3.2.5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大多数地区不具备农场特征

3.2.6 农业保险对于农民的利益激励作用较小

3.2.7 保险公司缺乏农业保险方面的相关人员和制度

3.2.8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经常出现道德风险

3.2.9 农业保险赔偿标准较低

第四章 我国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

4.1 我国农业保险立法的总体思路

4.1.1 农业保险立法应符合实际

4.1.2 农业保险立法应立足于原则性和灵活性

4.1.3 农业保险的保费必须政府强制买单

4.2 我国农业保险的立法目的

4.2.1 立法目的

4.3 立法原则

4.3.1 政府主导原则

4.3.2 市场化运作原则

4.3.3 自主自愿原则

4.3.4 协同推进原则

4.3.5 因地制宜原则

4.4 保险范围

4.5 农业保险合同的基本条款

4.6 应当围绕《农业保险条例》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

4.6.1 建立农业保险信息共享机制

4.6.2 建立长效的政府投入机制

4.6.3 积极探索市场化的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机制

4.6.4 筹建专门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基金

4.6.5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4.6.6 建立再保险制度

4.7 制定农业保险互助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

4.7.1 互助保险简介

4.7.2 互助保险组织的性质

4.7.3 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发展模式的借鉴意义

4.7.4 互助保险组织目前面临的法律问题分析

4.7.5 创新农业互助保险组织的经营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我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从古至今都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进入21世纪之后,三农问题成的《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研究》等。而上述成果的局限性也在于,对农业保险制度所涉及的为我国目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农民损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农业保险的出现对于农民来说是个福音,但是由于目前法律制度不完善,农业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出现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等一系列的问题。笔者结合个人兴趣与材料积累,在导师指导下,自拟本研究课题。
   我国的农业依旧存在着“靠天吃饭”的问题,在加上我国自然灾害频繁,经常出现辛苦一年,到头来一场空的结果,导致农民大量脱离农业生产,无形中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在加上国际粮商的垄断竞争,我国农业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增进农民的收入等问题迫切要求我国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强化对农业保险的监管。构建和完善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对于提高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增进农民收入,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国外学界对于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研究较多,但是较少有对其作出全面的系统研究,且多是散见于经济理论与金融保险理论的相关文献之中。我国各地虽然都有一定范围的农业保险的实践,但是理论研究与国外相比以及同其他研究课题方面都较为有限。涉及农业保险法律制度方面的代表性文章有:冯登艳,张安忠,马卫平的《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保险问题》、冯文丽法律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研究。因此,尽快构建我国的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形成安全、高效、稳定、有序的农业保险制度至关重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