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因子化框架下B*(s)→M1M2(M=D,Ds,π,K)两体非轻弱衰变唯象研究
【6h】

因子化框架下B*(s)→M1M2(M=D,Ds,π,K)两体非轻弱衰变唯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理论工具

1.1 标准模型简介

1.2 标准模型中的粒子和拉格朗日量

1.2.1 标准模型中的粒子

1.2.2 标准模型的拉格朗日量

1.3 CKM矩阵及性质和幺正三角形

1.4 对标准模型的评价

1.5 低能等效理论和算符乘积展开

1.6 威尔逊系数及其抽取

1.7 低能有效哈密顿

1.8 重整化和重整化群

1.9 简单因子化

第二章 B介子和B*介子物理简介

2.1 B介子和B*介子非轻两体衰变有效哈密顿

2.2 简单因子化下强子矩阵元的计算

2.3 两体衰变微分宽度

第三章 简单因子化框架下非轻B*(s)→M1M2(M=D,Ds,π,K)弱衰变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理论框架

3.3 数值结果和讨论

3.3.1 输入参数

3.3.2 数值结果

3.4 结论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粒子物理是研究基本粒子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转化规律的学科。而基于规范理论的粒子物理中的标准模型,是描述基本粒子及其强、弱和电磁三种相互作用的较为成功的理论。重味物理,例如b物理和c物理,是检验标准模型的一个重要工具,能够探索CP破坏的根源和寻找在低能标下新物理的信号。由于在过去的几年里B工厂和电子加速器((CDF和D0)的运行,特别是观察到一些有趣的重要的现象,例如测量到的B系统下的直接CP破坏,πK困惑和ππ困惑,与Bs-(B)s混合有关的CP破坏效应等,大部分分支比(≥)o(10-7)的B介子衰变模式已经被很好的测量,这对理论研究有很大的价值。随着LHC的运行和SuperKEKB或Belle-Ⅱ的升级,重味物理实验分析将被推向精度的新的领域。因此,除了B介子,其它重介子的一些罕见的弱衰变模式,如B*1和B*s介子(JP=1-)在不久的将来将被观察到。
  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B*(s)介子衰变主要通过辐射过程B*(s)→B(ss)γ,他们的弱衰变通常是罕见的,因此以前很少有理论研究B*(s)的弱衰变。同时,像刚才提到的,由于实验的快速发展,实际上B*(s)稀有衰变的详细的理论研究是有价值的。最近,有研究者对一些半轻B*c介子衰变用QCD求和规则进行了研究。和B*c系统对比,由于生产分数fu,d,s比fc大得多,B*u,d,s介子在将来Belle-Ⅱ实验上更容易产生,所以B*u,d,s介子稀有衰变就更值得研究。本文我们侧重于两体非轻BB*(s)→M1M2(M=D,Ds,π,K)弱衰变唯象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李攀攀;

  •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
  • 学科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常钦;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介子;
  • 关键词

    粒子物理; B*介子; 弱衰变; 因子化假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