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的技战术分析
【6h】

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的技战术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有关发球抢攻技术的研究

1.2.3 有关接发球抢攻技术的研究

1.2.4 有关相持技术的研究

1.2.5 有关技战术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录像观察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比较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樊振东与十名队员的技战术分析

3.1.1 樊振东对方博技战术分析

3.1.2 樊振东对马龙技战术分析

3.1.3 樊振东对水谷隼技战术分析

3.1.4 樊振东对波尔技战术分析

3.1.5 樊振东对许昕技战术分析

3.1.6 樊振东对丹羽孝希技战术分析

3.1.7 樊振东对庄智渊技战术分析

3.1.8 樊振东对张继科技战术分析

3.1.9 樊振东对萨姆索诺夫技战术分析

3.1.10 樊振东对闰安技战术分析

3.2 樊振东十场比赛技战术运用分析

3.2.1 樊振东发抢段技战术运用分析

3.2.2 樊振东接抢段技战术运用分析

3.2.3 樊振东相持段技战术运用分析

3.2.4 樊振东整体技战术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我国乒乓球水平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离不开国家对乒乓球后备人才的重视,不断地为国家队注入新鲜血液,使我国乒乓球运动长盛不衰。樊振东作为年轻队员的代表,他年纪轻轻就在世界乒坛崭露头脚。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樊振东近几年国内外一系列与不同对手比赛中战术运用分析,来解析樊振东整体技战术特征以及与不相同对手交锋时技战术风格的优劣所在,然后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使其在今后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深入研究樊振东在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1、樊振东在比赛中的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正手位短球和中路短球。在发抢段,发球抢攻和反拉是樊振东得分最多的技术环节;樊振东在处理中间偏正手位的追身球时,抢攻质量偏低,失误率较高;在控制后抢攻环节对台内拧技术的使用率不高,并且成功率较低;樊振东面对国外选手时在发抢段的表现明显好于国内选手;建议樊振东加强控制后台内拧技术的使用率和成功率,为自己赢得主动进攻的机会;丰富自己的控制和进攻手段以及增加线路上变化。
  2、反手台内拧球是樊振东在接抢段最为依赖的接发球技术,并且成功率以及质量都非常的高;在接抢段的反拉成功率明显低于发抢段的反拉成功率;樊振东在面对左手队员时控制不够严密,进攻的落点变化不多、质量也有所下降于,得分率要低于对右手持拍运动员;建议樊振东加强接发球抢攻时节奏和落点的变化以及抢攻后连续进攻的手段。
  3、樊振东在相持段正手的稳定性和杀伤力要强于反手,尤其是侧身使用正手的得分率高达71.1%,但是在比赛中樊振东却很少侧身使用正手;在对国内选手时相持段的得分率相较于对国外选手时有所下降;在面对像马龙、波尔、闫安这种以速度和旋转见长的选手时,相持段的得分率较低;建议樊振东在相持阶段应该多增加一些侧身,发挥自己正手杀伤力大的优势,并且在相持中积极主动的寻求变线,打的更加灵巧一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