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雪茄外包皮烟人工发酵工艺及叶表微生物区系研究
【6h】

雪茄外包皮烟人工发酵工艺及叶表微生物区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河南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使用授权及知识产权归属承诺书

致谢

摘要

1文献综述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4结果与分析

5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版 微生物显微照相形态特征

展开▼

摘要

2004-2005年,研究了雪茄外包皮烟人工发酵过程中的中性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同时设置了不同的温湿度发酵模式,在恒温恒湿箱中进行人工发酵,对发酵后的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发酵过程中烟叶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变化规律,确定最佳人工发酵工艺,并对此发酵条件下烟叶的表面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如下: 1.L以雪茄外包皮烟为材料,在温度49℃,相对湿度60%条件下置于恒温恒湿箱中进行人工发酵,发酵时间为40d。对发酵过程中烟叶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定性定量测出31种香气物质。其中苯丙氨酸转化产物4种,棕色化反应产物3种,西柏烷类降解产物2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11种。另外,其它类别的还有10种。结果表明:发酵开始后,大部分香气物质成分的含量上升,在发酵第15-25d,烟叶香气物质含量达到高峰,而后开始下降。其中茄酮、苯乙醇、苯乙醛、大马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6-甲基-5-庚烯-2-酮含量在第15d达到最大值;而新植二烯、苯甲醇、5-甲基-2-糠醛、西柏三烯二醇、金合欢基丙酮、吲哚、黑松醇和香气物质总含量则在25d达到峰值。本试验条件下,烟叶发酵15-25d香气物质含量最高。 2.化学成分变化结果显示,经发酵后,总氮、烟碱、总糖、还原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下降,但下降幅度大小不一。总氮、总糖、还原糖、淀粉变化幅度不大,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可溶性蛋白质、烟碱、游离氨基酸变化幅度较大,其中,不论烟碱还是游离氨基酸,都是T5的下降幅度最大。并且,在低温条件下,发酵的前24天,总氮含量变化幅度不大,24天以后下降幅度较大;在较高温度下,前30天变化幅度较大,30天后变化幅度不明显。烟碱、总糖、还原糖在发酵的前24天变化较大,24天以后几乎没有变化。淀粉、游离氨基酸在发酵的前30天变化明显,30天以后变化很小。可溶性蛋白质在发酵过程中下降幅度一直比较大。 3.经过人工发酵后的烟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都持续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在发酵的前24天变化幅度大,24天以后几乎没有变化;发酵后烟叶颜色较为均匀一致,叶片上的青斑明显减少或消失,外观光泽明显,叶片柔软,组织细腻;烟叶的弹性也在24天达到最大值。但发酵温度过低对烟叶弹性的改善效果不理想,而过高的温湿度组合同样也会因为烟叶的化学成分降解过多、过快而使烟叶变糟,弹性变差。 基于雪茄外包皮烟的特殊用途,以T5即:温度40℃,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发酵24-30天,烟叶综合质量较好,可用性也较高。 4.在温度40℃,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分离鉴定人工发酵过程中雪茄外包皮烟叶的叶面微生物。整个发酵过程中没有分离到放线菌和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叶面细菌数占叶面数生物总数的百分比在99%以上,并且所有的细菌为芽孢杆菌。而霉菌所占比例相当小,表明人工发酵过程中雪茄外包皮烟叶面微生物中细菌占绝对优势。随着发酵过程进行,微生物的数量逐步减少,到发酵结束,微生物的数量下降了90%左右。 根据革兰氏染色情况,芽孢观察以及生理生化实验,从雪茄外包皮烟叶人工发酵过程中叶面分离到的8株菌种为: 1、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2、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3、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4、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mycoides);5、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stearothermophilus);6、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circulans);7、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8、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coagulans)。 其中,巨大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又在所有芽孢杆菌中占优势。巨大芽孢杆菌占所有芽孢杆菌的50%以上,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占19%左右。因此,如果在雪茄外包皮烟叶人工发酵或自然醇化过程中添加优势微生物,可能会收到缩短发酵周期,提高烟叶品质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