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淮麦区超级小麦新品种生育特点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
【6h】

黄淮麦区超级小麦新品种生育特点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研究于2006~2008年,在河南省天民种业有限公司试验站开展。本研究通过普通小麦品种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而培育山超级小麦品种豫麦66号和兰考矮早八,创造出新的种质资源,丰富和扩大小麦的遗传基础。本研究还对超级小麦豫麦66号、兰考矮早八的施肥技术和适宜密度、播种期等进行了试验,并在此基础上优化集成了超级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主要结果如下:
   (1)超级小麦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分蘖的发生对环境更敏感,对养分的需求量更大。从水肥水平进行调节,减少超级小麦分蘖消亡,提高其分蘖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尽可能降低其对环境条件的敏感程度,有助于提高超级小麦的成穗率。
   (2)氮肥试验结果表明:随施氮水平提高,豫麦66号的成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呈增加趋势,均以4:1:4.5(N3)处理为最大;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蛋白含量均增加,但是施氮量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对产量影响显著,且4:1:4.5(N3)处理的产量、蛋白含量都为处理间最大值:在施氮量对小麦粉质方面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和面团稳定时间而增加,弱化度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差异显著。说明增加氮肥用量有利于促进豫麦66号的粉质。兰考矮早八随施氮肥水平的增加其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从产量效果分析3:1:4.5(N2)处理产量达到最大;随施氮量增加其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当3:1:4.5(N2)处理时产量和含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41.2和15.2%;兰考矮早八的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且在3:1:4.5(N2)处理达到最大值。
   (3)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豫麦66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其成穗数和产量都增加显著,30万/667m2(B3)处理的产量达到最大;产量和蛋白含量随播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各个处理间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以处理30万/2667m2(B3)蛋白质含量最高达14.6%;豫麦66号以拔节期群体达最大值,成穗期以30万/667m2(B3)处理的群体最高。兰考矮早八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其成穗数和产量也增加,兰考矮早八的穗粒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千粒重差异并不显著,所以综合各方面因素,处理35万/667m2(C3)为兰考矮早八的最佳种植密度;兰考矮早八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随播种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为15.6%;而兰考矮早八在返青期群体达最大值,成穗期以35万/667m2(C3)处理的群体最高。
   (4)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豫麦66号在同样基本苗的情况下,随播种期的推迟成穗数逐渐增加,穗粒数先增加后减少,千粒重逐步减少,产量以10月12日(D2)处理最大;属于分蘖力中等偏强、主茎优势(超高产)型,群体动态与普通品种不同,最高群体也是出现在拔节前期,两极分化也明显出现在拔节期,成穗数最高为10月12日(D2)处理;蛋白含量受播种期影响差异显著,处理10月12日(D2)时产量和蛋白含量达到最大,所以豫麦66号的最佳播种期为10月12日(D2)。播种期对兰考矮早八的成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影响显著,对千粒重影响不明显,其rfl以处理10月22日(D3)产量最大:群体动态也与普通品种不同,群体最高出现在返青期,两极分化也明显出现在返青期,成穗数最高为10月22日(D3)处理:蛋白含量受播种期影响较小,随捅种期推迟蛋白含量逐步增加,10月22日(D3)时产量和蛋白含量都达到最大,兰考矮早八的最佳播种期为10月22日(D3)。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集成超级小麦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豫麦66号的最佳施肥方案即氮、磷、钾的比例为4:1:4.5(N3);最佳种植密度为30万/667m2基本苗;最佳播种期为10月中旬。兰考矮早八的最佳施肥方案即3:1:4.5(N2);最佳种植密度为35万/667m2基本苗:最佳播种期为10月下旬。

著录项

  • 作者

    梅四卫;

  •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学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贺德先,沈天民;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2.101;
  •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生育特点; 杂交育种; 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