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有机物料对潮土团粒结构形成和生物学特性变化的影响
【6h】

不同有机物料对潮土团粒结构形成和生物学特性变化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料施用的现状与作用

1.2 潮土区中低产田的改造

1.3 不同有机物料与土壤呼吸强度、有机质转化、分解和积累的关系

1.4 土壤团粒结构与分形特征模型

1.5 土壤颗粒有机碳

1.6 土壤团粒结构与土壤有机质及有效氮、磷、钾的关系

1.7 土壤酶活性指标

1.71 过氧化氢酶

1.72 脲酶

1.73 荧光素二乙酸酯酶

1.74 碱性磷酸酶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材料

3.2 研究内容

3.3 实验方法

3.31 土壤样品培养处理

3.3.2 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

3.3.3 土壤微团聚体的分级

3.3.4 土壤颗粒有机碳的测定

3.3.5 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

3.3.6 土壤酶的测定

3.4 模型应用

3.5 数据分析

4 结果分析

4.1 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

4.2 有机物料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4.2.1 粪便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4.2.2 秸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4.2.3 秸秆与粪便混合施用的效应

4.3 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对土壤团粒结构及速效养分的影响

4.3.1 不同有机物料处理对土壤微团粒结构的影响

4.3.2 土壤微团粒结构与分形维数D的关系

4.3.3 不同有机物料影响下土壤团粒结构与速效养分的关系

4.4 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颗粒有机碳的影响

4.5 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以河南省潮土区中低产田供试土样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有机物料不同用量还田的处理方法,通过土壤呼吸强度测定、土壤微团粒结构分级及之后有效养分含量测定,确定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微团聚体数量特征、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分布和土壤酶的影响。结果如下:
  (1)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远远大于粪便类处理的。单施情况下,秸秆处理的微生物呼吸量达到0.9~1.9mg/g·d,而粪便处理呼吸量仅为0.17~0.26mg/g·d。秸秆双倍量处理的比单倍量处理显著地提高,同时期呼吸速率提升范围普遍为13%~91%;而粪便处理的提升范围只有1%~46%;混合配施的情况下,双倍量处理是单倍量处理的0.83~1.98倍。土壤呼吸速率符合指数衰减方程,R为0.687~0.987。而土壤呼吸积累符合一级降解方程和双常数方程,R为0.940~0.968。
  (2)土壤分形维数在2.524~2.723之间,随有机物料使用量增加,分形维数一般降低;与对照相比,秸秆类处理土壤的分形维数减小了1.80%,粪肥类的减小了2.69%,单倍混施的减小了5.05%,倍量混施的分形维数减少了5.47%。
  (3)不同处理间颗粒有机碳含量在3.04~23.2g/kg之间变化。空白处理的颗粒有机碳含量是7.06g/kg,施肥处理比空白处理高出了5.54~145%。粪便处理对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的提升并不大,只提高了0.4~3.0g/kg,而混合配施双倍量情况下,含量提升了一倍。
  (4)有机物料的加入均能使土壤各粒级颗粒速效养分的质量分数增加。在<0.053mm的粒级中,对照处理碱解氮含量88mg/kg,施入有机物料后比对照提高了13.4%~44%,秸秆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0.1~0.25mm粒级中,对照处理碱解氮含量为13mg/kg,施入有机物料后增加了109%~407%。在<0.053mm的粒级中,不同有机物料处理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在175mg/kg,比对照处理的101mg/kg要高50~170mg/kg。不同处理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双倍量高于单倍量,秸秆类高于粪肥类,混合配施高于单施处理,秸秆与粪肥单倍施用与倍量施用差异极显著。在<0.053mm的粒级中,不同有机物料处理有效磷含量维持在47~65mg/kg之间,比对照处理的高8~25mg/kg。
  (5)土壤中荧光素二乙酸酯酶(FDA)活性,粪便处理的FDA含量最少,混合配施处理的含量大于单施处理,含量在2.587~3.813ug/g·20min之间。混合配施之间没有太大差距,相对于空白处理有着明显的提升。土壤中脲酶含量基本维持在57~70mg/100g·24h,比空白处理高出了10mg/100g·24h左右,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土壤碱性磷酸酶含量中,粪便类单施偏低,0.083~0.157mg/100g,仅仅比空白处理的0.079mg/100g好一些。秸秆类单施与混合配施没有明显差距,不同处理混合配施间也无明显差距。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普遍在0.168~0.203mL/g之间,粪便处理含量偏低而混合配施含量偏高,但是差异不明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