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
【6h】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安排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2 数据来源、相关理论及概念

2.1 数据来源及相关理论

2.2 “中等收入陷阱”定义及标准的界定

2.3 世界银行对收入组别分类方法

3 当前“中等收入陷阱”现状分析

3.1 世界主要国家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分析与中国比较

3.2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收入组分析

4 各省(市、自治区)“中等收入陷阱”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各省(市、自治区).“中等收入陷阱’’存在问题

4.2 各省(市、自治区)“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存在的原因

5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

5.1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5.2 完善分配制度

5.3 加快技术创新

6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世界银行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因为它没有成功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这时其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不能在尖端技术研制和发达国家竞争,快速发展积累的各种矛盾集中爆发,最终出现经济长期徘徊停滞而无法进入高等收入国家的行列的状态称为“中等收入陷阱”。国内外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多问题都是从我国整体的角度出发,且将“拉美”等国家遇到的问题都归纳为我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将要遇到的问题,没有对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分析“中等收入陷阱”情况,本文将分析31个省(市自治区)的情况,帮助我们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从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阶段迈进过程中所面临的特殊问题,从局部的角度考虑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或者跳出“中等收入陷阱”。文章采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50年至2012年人均GDP的数据,按照1987年至2011年世界银行对收入组的分类标准(1987年之前的GDP以1987年世界银行收入组分类为标准),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均GDP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我国有3个省份进入高收入组,24个省市自治区处于中高等收入组,4个省份处于中低等收入组。通过对比各省(市自治区)不同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一产业的发展状况,发现仍处于中低等收入组、中高等收入组的省(市自治区)的产业结构与已经进入高收入组的省份存在的差异与问题,分析这些差异与问题可能存在的原因,以对处于中等收入组的省(市自治区)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或者跳出“中等收入陷阱”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