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洛阳地区奶牛流产主要病原的检测与分析
【6h】

洛阳地区奶牛流产主要病原的检测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符号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前言

1.2六种引起奶牛流产疾病的概述

1.3 奶牛流产病原的诊断方法

1.4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洛阳地区奶牛流产情况的临床调查

2.1调查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与小结

第3章 洛阳地区奶牛流产主要病原的PCR检测与分析

3.1材料

3.2方法

3.3结果与分析

3.4讨论

第4章 洛阳地区奶牛新孢子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4.1材料与方法

4.2血清新孢子虫抗体间接ELISA检测

4.3 结果

4.4 检测结果分类比对

4.5讨论

第5章 犬粪便中新孢子虫卵囊的检查及PCR鉴定

5.1材料

5.2方法

5.3结果与讨论

第 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奶牛流产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奶牛流产率高达20%,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检测引起奶牛流产主要病原,分析奶牛流产原因,对预防控制奶牛流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走访调查洛阳地区各个奶牛场(小区)发现,部分奶牛场流产率高达20%左右。其中在第2-4胎流产的母牛数最多,流产率高达17.22%~25.18%;流产母牛多集中在4、6、7、10月份,流产数占流产总数的52.24%(256/490),流产率高达18.56%~23.67%;奶牛在妊娠的各个阶段都会流产,但多发生在奶牛妊娠110~170 d之间,流产头数占总数的47.14%(231/490)。
  为检测洛阳地区引起奶牛流产的主要病原,于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收集该地区奶牛场(小区)共42头新鲜流产胎牛,及其母体的血液、阴道分泌物和鼻腔分泌物,计为42例样本,采用PCR或RT-PCR方法进行新孢子虫、弓形虫、胎儿三毛滴虫、布氏杆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6种常见流产的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表明,被检样本总感染率为42.9%(18/42),其中新孢子虫感染率最高,为40.5%(17/42);IBRV次之,为11.9%(5/42);胎儿三毛滴虫、布氏杆菌、弓形虫和BVDV感染率分别为2.4%、2.4%、2.4%和0。14.3%(6/42)的被检样本存在混合感染,其中以新孢子虫+IBRV混合感染为主(50%,3/6)。结合被检流产奶牛的临床特征及饲养管理等因素,推断新孢子虫是导致该地区奶牛流产的最主要病原。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地区新孢子虫的感染情况,采集流产母牛或有过流产史的母牛血清,进行新孢子虫抗体间接 ELISA的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新孢子虫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平均为44.44%(88/198);规模化养殖场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47.06%高于散养户41.67%;流产奶牛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58.97%高于正常奶牛40.88%;第二胎次母牛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最高为53.12%;3岁的母牛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最高为48.84%。此结果也证实了洛阳地区奶牛流产多是由新孢子虫引起的。
  犬是新孢子虫的终末宿主,养殖场(小区)内犬的存在与新孢子虫居高不下的感染率有密切的联系。本试验从奶牛流产率较高的奶牛场(小区)采集犬的新鲜粪便,采用饱和蔗糖漂浮法检测犬粪便中新孢子虫卵囊,对疑似新孢子虫未孢子化的卵囊进行PCR鉴定。结果,采集的12份新鲜粪便中,检出3例新孢子虫,结果证实了犬与新孢子虫感染率较高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将为该地区有效防控奶牛流产提供科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