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泻阴补阳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下肢)临床观察
【6h】

泻阴补阳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下肢)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语表

摘要

引言

文献综述

1.祖国医学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认识

1.1古代医家对中风的认识

1.2古代医家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认识

1.3现代中医学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研究进展

2.祖国医学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

2.1针灸治疗

2.2中药治疗

2.3中西医结合治疗

3.现代医学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认识

4.现代医学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

4.1内科治疗

4.2外科治疗

4.3物理康复治疗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

1.2一般资料

1.3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3.观测指标

4.疗效判定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2.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中医机制

3.选穴机制概述

4.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现代医学机制

5.泻阴补阳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分析

6.进一步研究思路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声明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泻阴补阳针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下肢)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探索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下肢)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6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泻阴补阳针刺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法。两组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Barthel(ADL)评分量表、Brunnstrom六阶段及功能评定标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和中医症状量表评分作为观察疗效指标,以判断临床疗效。 结果:1、两组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痉挛程度均有改善,Ashworth量表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两组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两组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4、治疗组总有效率87%,对照组总有效率70%,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1、泻阴补阳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下肢)患者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疗效显著。 2、泻阴补阳法是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下肢)的一种有效临床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