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6h】

四种苦苣苔科植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长茎芒毛苣苔、髯丝蛛毛苣苔、岩豇豆和卷丝苣苔的化学成分研究

第一节 长茎芒毛苣苔的化学成分研究

1.1概述

1.2实验方法

1.3结构解析

参考文献

第二节 髯丝蛛毛苣苔的化学成分研究

2.1概述

2.2实验方法

2.3结构解析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岩豇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3.1概述

3.2实验方法

3.3结构解析

参考文献

第四节 卷丝苣苔的化学成分研究

4.1概述

4.2实验方法

4.3结构解析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物活性研究

1.1概述

第一节 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2.1仪器与材料

2.2试验方法

2.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体外抗氧化实验

3.1仪器与材料

3.2试验方法

3.3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抗菌活性研究

4.1仪器与材料

4.2实验方法

4.3结果与讨论

4.4结论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苦苣苔科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概述

1.2苦苣苔科植物中三萜类化合物

1.3讨论

3.4结论

参考文献

本章小结

结论

论文创新点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苦苣苔科植物(Gesneriaceae)约有150属3700余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及南部、非洲、欧洲南部、大洋洲、南美洲至墨西哥的热带及温带地区,仅2种分布在北美洲南部和南美洲北部。我国有58个属(27个我国特产属),约463种左右。在中国自西藏南部、云南、华南至河北及辽宁西南部广泛分布,多数属、种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及广东等省区的热带及亚热带丘陵地带,多生于石灰岩山地的陡崖上,有少数属(短檐苣苔属Tremacron,金盏苣苔属Isometrum,珊瑚苣苔属Corallodiscus)分布于西南一带高山地区,只有2种越过秦岭分布到中国北部。
   为了寻找生物活性成分,探索苦苣苔科植物的化学分类学规律,为该科植物分类学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苦苣苔科长茎芒毛苣苔(Aeschynanthuslongicaulis)、岩豇豆(Lysionotus pauciflorus)、髯丝蛛毛苣苔(Puraboeorutescens)和卷丝苣苔(Corallodiscus kingianus)化学成分及相关生物活性进行研究。
   从长茎芒毛苣苔(A.longicaulis)干燥的全草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经MS、1H-NMR、13C-NMR、DEPT135、HMQC、HMBC等光谱鉴定出7个化合物,即AL-6、AL-10、AL-11、AL-12、AL-15、AL-16、AL-19。化合物名称分别为柳杉二醇,4(15)-eudesmene-1β,6a-diol,2,5-bornanediol,异香草酸,香草酸,豆甾-5,22(23)-二烯-3β-醇,β-谷甾醇。
   从髯丝蛛毛苣苔(P.rutescens)干燥的全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MS、11H-NMR、13C-NMR、DEPT135等光谱鉴定出5个化合物,即PR-1、PR-2、PR-3、PR-5、PR-6。化合物名称分别为β-谷甾醇,E-3,4-二甲氧基肉桂酸,Barbinervic acid,3β,19a-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28-O-β-D-glucopyranosylpomolic acid。
   从岩豇豆(L.pauciflorus)干燥的全草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MS、1H-NMR、13C-NMR、DEPT135等光谱鉴定出3个化合物,即LP-1、LP-2、LP-3。化合物名称分别为5,7-二羟基-6,8,4'-三甲氧基黄酮,5,6,4'-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5-羟基-6,8,4'-三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
   从卷丝苣苔(C.kingianus)干燥的全草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经MS、1H-NMR、13C-NMR、DEPT135等光谱鉴定出2个化合物,即CK-1、CK-2。化合物名称分别为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
   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岩豇豆和长茎芒毛苣苔的丙酮水总提取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均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活性最高;香草酸(IC50=13.63μg·mL-1),5,7-二羟基-6,8,4'-三甲氧基黄酮(IC50=17.01μg·mL-1)都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均强于阳性对照BHT(IC50=40.80μg·mL-1),5,6,4'-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IC50=51.7μg·mL-1)的抗氧化活性略低于阳性对照BHT;长茎芒毛苣苔的抗菌效果较岩豇豆好,主要存在于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长茎芒毛苣苔的抗菌活性较岩豇豆和髯丝蛛毛苣苔中的单体化合物高。
   综述了苦苣苔科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找出了8种苦苣苔科植物中的30个三萜类化合物的构型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