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析
【6h】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及特征分析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

二、个人理财业务特征分析

(一)债券型产品

(二)信托型理财产品

(三)挂钩型理财产品

(四)商业银行营销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

三、国内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

(一)金融深化的必然结果

(二)商业银行拓展利润空间的需要

(三)参与新形势下同业竞争的需要

(四)满足居民的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第三章 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及比较分析

一、美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

(一)美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种类及特点

(二)美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模式

(三)美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政策环境

(四)美国个人理财业务监管制度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一)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

(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速

(三)针对高端理财市场的竞争及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

(四)贵宾财富品牌的建设

(五)互联网理财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三、中美两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比较分析

(一)中美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对比

(二)中美商业银行网点功能比较

(三)中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种类的比较

第四章 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匮乏,理财思路欠缺

(二)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

(三)风险责任不清,信息披露不完善

(四)缺少沟通,理财服务意识不强

(五)监管较为严格,抑制个人理财产品创新

二、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措施

(一)扩大专业人才储备

(二)加大创新力度,为理财市场创造新空间

(三)完善服务,增强客户体验

(四)产品合理定位,强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营销

(五)完善客户信息管理

(六)创造宽泛的金融环境

(七)注重商业银行品牌建设

第五章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及展望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经营重点

(一)加强营销渠道的开发工作

(二)服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市场及理财产品的细化

二、产品发展重点

(一)产品呈多元化发展

(二)产品国际化

三、互联网理财市场迅猛发展

四、农村理财市场的探索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投资理财观念也发生很大变化,许多人不再想使用传统的储蓄方式,而是希望有新的投资理财方式的出现。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就在这时应运而生。理财业务不仅仅在银行利润来源中占据显著比例,也是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动力。相比于较低的存款利息,个人理财产品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中国的商业银行的第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于2004年,这不但使投资者增添了一种新的投资手段,也为理财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此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急剧发展的阶段,商业银行的收入组成也变成了四大部分,即“存、贷、汇”和“理财业务”。2013年,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均超越了历史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活跃令个人理财市场竞争呈白热化。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更多之前禁止商业银行涉及的业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金融市场改革和信息技术高度成熟的便利条件下发展更加顺利。
  中国国民财富急剧扩张,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经营结构转型和多元化经营的需求,因此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我国的个人理财产品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求异创新,在市场上也受到广大投资者的热烈欢迎。依靠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和产品营销上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个人理财产品的市场的发展前景也更商业银行被看好[2]。个人理财在为商业银行增加了新的利润点的同时也改善了银行整体收支结构,对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
  个人理财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不少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与个人理财相关的业务的投资方向肯定会面向国外市场,在个人理财产品诞生伊始我国熟悉国际交易规则并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专业金融人才比较少,难以满足理财业务市场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但是各家商业银行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为此作出努力。2002年中美金融策划论坛在北京举行,我国开始与国际CFP组织接洽培养中国的国际金融理财师事宜。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获得CFP资格证人数为14152人,但这一人数仍不能满足我国金融机构对于国际金融理财专业才的需求。各大商业银行仍需将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作为员工培养的重点工作来执行。
  本文先介绍了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使读者对于个人理财有初步的理解,接着描述了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目前的发展状况及美国发展较成熟个人理财业务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并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问题作出分析,在这种基础上为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更好发展提出建议及对策并对未来的理财也如市场的发展做出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