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GIS的县域新型农村社区布局优化研究
【6h】

基于GIS的县域新型农村社区布局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概况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2 资料来源及数据预处理

2.2.1 资料来源

2.2.2 数据预处理

3 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1 县域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

3.1.1 县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现状

3.1.2 县域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

3.2 县域农村居民点整体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3.2.1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

3.2.2 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和分析

4 农村居民点综合实力评价

4.1 建立农村居民点综合实力指标体系

4.1.1 农村居民点综合实力

4.1.2 农村居民点综合实力评价体系

4.2 评价指标的选取

4.2.1 一般因子

4.2.2 限制因子

4.3 评价指标值的获取

4.3.1 城镇可达性

4.3.2 道路通达度

4.3.3 其他一般因子值获取

4.3.4 限制因子

4.4 数据标准化

4.5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5.1 层次分析法

4.5.2 层次分析法原理

4.6 农村居民点综合实力评价

4.6.1 农村居民点综合实力评价方法

4.6.2 农村居民点综合实力评价结果

5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优化研究

5.1 中心村的选取

5.1.1 中心村的选取原则

5.1.2 中心村的选取

5.1.3 中心村选取情况分析

5.2 中心村影响范围

5.2.1 扩展断裂点模型

5.2.2 中心村影响范围的确定

5.3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优化方案

5.3.1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方案

5.3.2 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

5.4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优化评价

5.4.1 台前县已有新型农村社区规划

5.4.2 与已有规划的对比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经济的主体,农村是农民聚居的主要形态。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点所具有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分散凌乱,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等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产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传统农村居民点所引起的种种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的推动农村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各地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新型农村社区在我国不仅是一个全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更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一个重要实践领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能够有效引导人口适度聚集,均衡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优化是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本文以河南省台前县为例,根据台前县不同的农村居民点的现状条件和地理特征,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依据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的指标对农村居民点综合实力进行分类,确定具有发展潜力和区域影响力的中心村,利用扩展断裂点模型确定中心村影响范围,基于GIS开发了相应的评价分析模型,在模型系统的支持下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优化方案,形成了台前县新型农村社区分布新方案,与传统方案相比,它更具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和连续性。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如下:
  1.从景观生态的角度研究台前县农村居民点现状的分布特征
  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从规模、形状、布局3方面选取10个指标研究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前县部分农村居民点斑块密度较低,破碎度高,村庄布局分散零落,严重影响台前县新型城镇化发展。
  2.农村居民点综合实力评价与分类
  在对台前县农村居民的整体发展实力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分类。从生产、生活、社会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限制因子。在此基础上以ArcGIS为技术手段,应用层次分析法科学研究农村居民点综合实力,并以农村居民点综合实力值为标准对农村居民的进行分类,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3.选取中心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极”,并确定“发展极”的影响范围,优化新型农村社区布局
  (1)选取中心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极”
  以农村居民点综合实力值为依据,综合参考中心村的选取原则,采用分级选取的方法共选取4类,31个中心村。本文根据中心村特性将中心村分为4类: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产业集聚区中心村、乡(镇)以下中心村、特色中心村。对应四种新型农村社区:乡(镇)政府所在地社区、产业集聚区社区、乡(镇)以下社区、特色社区。
  (2)新型农村社区范围的确定
  在对扩展断裂点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基于GIS的中心村影响界限确定方法。采用扩展断裂点模型,以选定的31个中心村的综合实力值的平方根作为中心村的权重值,构建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加权Voronoi图,初步确定中心村影响范围。考虑村庄权属界的完整性,对影响范围进行调整,确定台前县新型农村社区范围。
  本文首次将扩展断裂点模型应用在新型农村社区界限确定中,发展了基于GIS的中心村影响界限确定方法,科学合理地确定了新型农村社区的界限,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优化提供了新的方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