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与急性脑梗死
【6h】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与急性脑梗死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含量的变化、与梗死灶大小及梗死部位、病程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血清中NSE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意识障碍、临床疗效的关系。 研究方法:入选对象中脑梗死组均为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或急诊观察病人,起病24小时内入院,为首次发病,所有病例均须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剔除发病前3个月内有颅脑损伤性疾病或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的患者。共入选86例,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48~75岁,平均61±5.6岁,记录每名患者的梗死部位,据颅脑CT或MRI扫描测定的梗死灶大小按Adama分类法[3]将全部患者分为三组:大面积梗死23例;小面积梗死38例;腔隙性梗死25例。其中小面积梗死组按梗死部位分为大脑半球梗死10例;基底节区梗死11例;脑干梗死8例;小脑梗死9例。所有梗死患者均在发病第1天(入院后第二天清晨)、第3天、第7天、第14天清晨空腹、平卧位时,采集肘正中静脉血5ml,置于普通干管,以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立即保存于-80℃冰箱中待测。 对86例患者根据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分别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患者发病第3天按Glasgow昏迷评分法对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进行评分。对所有患者均按下列原则进行治疗: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细胞、防治并发症、支持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治疗14天后,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评出显效41例,进步33例,无效12例。 对照组:共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50~79岁,平均62±5.9岁,为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液为健康者清晨空腹时采集,分离血清,立即保存于-80℃冰箱中待测,每人只测一次。 NSE的测定采用放免方法。 研究结果: 1.86例患者发病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清NSE含量分别为9.1±3.2ng/ml、18.9±5.2ng/ml、11.7±4.5ng/ml、8.2±1.6ng/ml,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为3.5±1.2ng/ml)有显著差异(P<0.001);而以第三天最高,与发病第1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第7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第14天时比发病第1天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 2.腔隙性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血清NSE含量分别为14.1±2.1ng/ml、16.9±3.2ng/ml、23.5±4.8ng/ml,三组间有显著差异(F=22.5,P<0.01)。 3.大脑半球梗死组、基底节区梗死组、脑干梗死组、小脑梗死组血清NSE含量分别为22.5±2.1ng/ml、16.9±1.7ng/ml、11.5±2.1ng/ml、16.8±1.9ng/ml,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95,P<0.05);基底节区梗死组、小脑梗死组血清NSE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大脑半球梗死组血清NSE含量高于脑干梗死组、基底节区梗死组、小脑梗死组(P<0.01);大脑半球梗死组、基底节区梗死组、小脑梗死组血清NSE含量均高于脑干梗死组(P<0.01)。 4.86例患者发病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MESSS分别为19.1±3.6、29.2±5.2、22.3±3.6、17.3±2.3,以第三天最高。第3天血清NSE与MESSS呈明显正相关,其r值为0.75(P<0.01)。 5.患病第3天血清NSE含量与Glasgow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91,P<0.01)。 6.显效组NSE含量为14.9±2.6ng/ml,进步组NSE含量为18.6±1.5ng/ml,无效组NSE含量为24.5±1.2ng/ml,3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F=23.15,P<0.01)。 研究结论: 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含量升高,且随病程发展不同时期升高的程度不同。 2.血清NSE含量与梗死灶大小有关,梗死面积越大,血清NSE含量越高。 3.血清NSE含量与梗死部位有一定的关系。 4.血清NSE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 5.血清NSE含量与Glasgow评分呈明显负相关。 6.血清NSE含量与临床疗效有关,血清NSE含量越高,临床疗效越差。血清NSE含量可以作为脑梗死患者脑损害程度及估计预后的客观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