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胎龄早产儿骨骼生长发育的研究
【6h】

不同胎龄早产儿骨骼生长发育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早产儿骨代谢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新生儿以及胎儿的快速生长以活跃的骨代谢为基础。骨代谢是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过程,其中成骨细胞介导骨形成。骨形成特异性标志物(boneformationspecificmarkers)是成骨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表形,包括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alkalinephosphatase,BAP)骨钙蛋白(ostocalcin,OC)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carboxyterminalpropeptideoftypeⅠprocollagen,PICP)和氨基端前肽(aminoterminalpropeptideoftype1procollagen,PINP)。测定这些产物可了解成骨细胞功能状态,已广泛应用成人骨骼疾病如骨质疏松,Paget's病等诊断、治疗效果监测及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研究之中。但在早产儿和新生儿的骨代谢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关于其骨骼系统的发育日趋收到重视,本研究利用骨形成特异性标志物: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alkalinephosphatase,BAP)骨钙蛋白(ostocalcin,OC),对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及足月新生儿进行检测。 目的:1了解早产儿血清中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标志物骨钙蛋白(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与胎龄之间的关系。2为科学的指导母孕期以及早产儿补充维生素D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研究对象及观察指标:(1)选择我院2005年2月~2005年12月出生,75例,按胎龄分为三组:第一组为胎龄小于等于32周的早产儿18例(胎龄27~32周平均30.2周),第二组为胎龄在32-37周的早产儿(胎龄平均34.7周)39例,对照组胎龄37周以上的足月儿(胎龄37~42周平均39.2周)18例。(2)以上所选对象性别分布没有明显差异,新生儿均无先天畸形,母亲均未补充维生素D、钙。(3)早产儿生后即采外周静脉血3ml,足月儿采脐血3ml,均不抗凝。室温放2~4小时,待其充分凝血析出血清后,以3000转/分的转速离心15分钟,分离血清,入-20℃冰箱保存待测。研究中主要检测不同胎龄新生儿血中骨代谢有关的各项生化指标,如骨钙蛋白、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均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法测定骨钙蛋白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含量。(4)结果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主要比较血清中各种骨代谢生化指标,分析其发生规律。 结果:按胎龄分组:骨钙蛋白在胎龄≤32周,胎龄32-37周及对照组中分别为22.13±12.56ng/ml,30.36±12.97ng/ml,32.83±12.10ng/ml;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在胎龄≤32周,胎龄32-37周及对照组中分别为113.82±33.51u/L,95.19±29.56u/L,113.15±31.90u/L。骨钙蛋白:胎龄≤32周组与32-37周组有差异(P<0.05);胎龄≤32周组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胎龄3237周组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由于骨钙蛋白是反映成骨细胞功能状态的特异性指标,可见小于等与32周早产儿成骨细胞的功能是较低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胎龄≤32周组与32-37周组无差异(P>0.05);胎龄≤32周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对照组与胎龄37~42周组无差异(P>0.05),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任意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随着胎龄的增加,骨钙蛋白含量逐渐增高,骨骼生长发育逐渐增强,32周以后早产儿骨骼生长发育已日趋成熟。32-37周时胎儿的骨生长发育趋于完成。 2不同胎龄新生儿之间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不同胎龄早产儿骨骼矿化都处于不活跃状态,这维持着胎儿直至出生时的骨骼相对矿化不足,从而易于分娩有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