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对比研究
【6h】

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性脑梗死研究现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糖尿病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已得到公认,但糖尿病性脑梗死(diabetes-mellituscerebralinfarctionDMCI)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non-diabetes-mellituscerebralinfarctionNDMCI)在卒中类型、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较少,国内外相关报道也不多,且分歧较大。国外研究认为:两者在发病年龄、性别、高危因素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DMCI合并高血压病者多于NDMCI。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后循环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DMCI与NDMCI发病3个月内的病死率差异不明显,但前者残疾程度明显高于后者。国内文献报道多数认为:DMCI发病年龄通常早于NDMCI,在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较NDMCI严重,且DMCI梗死面积大,病死率常高于NDMCI,有关残疾程度方面尚无资料记载。本研究旨在评价两者在发病特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残疾程度、病死率及颅脑CT或颅脑MRI的影像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 方法:所有脑梗死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常规取静脉血检查空腹血糖,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既往有无糖尿病病史、入院后血糖检测情况及排除应激性血糖升高,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50例,非糖尿病组60例,且符合以下标准:脑梗死诊断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为第一次发生的脑梗死;发病72小时内均经颅脑CT或颅脑MRI确诊。比较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其他危险因素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在入院时、发病2周、发病4周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法);发病3个月内进行残疾程度评分(BarthelIndex)、同时进行病死率及发病72小时内颅脑CT或颅脑MRI的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发病年龄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96,P=0.728)。在发病前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危险因素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患者在入院时、发病2周时、发病4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小于非糖尿病组(P=0.011,P=0.007,P=0.007)。单独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糖尿病组患者在入院时与发病2周时、发病2周时与发病4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入院时与发病4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糖尿病组患者在入院时、发病2周时、发病4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在入院时、发病3个月时的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Index)均无显著性差异(P=0.085,P=0.140)。发病3个月内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116)。两组患者在脑梗死发生部位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均以幕上病灶为主(P=0.925)。关于脑梗死的临床分型,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22),糖尿病组更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P=0.004)。 结论:本研究表明,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相比,糖尿病性脑梗死在发病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糖尿病性脑梗死具有神经功能损伤相对较轻、梗死部位多位于皮层下及基底节区(占91.4%)、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占48%)、残疾程度及早期病死率不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等特点。故早期诊断与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对于每一位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