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脊髓功能恢复程度与肛门外括约肌肌力、肛管静息压关系的初步研究
【6h】

脊髓功能恢复程度与肛门外括约肌肌力、肛管静息压关系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脊髓损伤严重度评定标准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脊髓不完全损伤的恢复期,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肛门外括约肌肌力也经历出现→微弱→增强的过程,如果仅以“存在”来表示,则表现不出其强弱差别及恢复变化的过程。同时还发现脊髓损伤的患者如果肛管很松弛,其各种低级脊髓中枢反射和肛门括约肌自主收缩都不会出现,出现上述反射和自主收缩者其肛管均较紧张。肛管紧张程度可以用肛管静息压(ACRP)来表现,为此作者对肛门外括约肌肌力进行了量化分级,并初步应用于脊髓不完全损伤恢复期,以观察其在判定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同时作者观测了肛管静息压及其在腰麻后数值变化,及其与肛管粘膜反射(ACER)、球海绵体反射(BR)、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的数值关系。 方法:本组选择70例无脊柱脊髓疾患和肛肠疾患需要在腰麻下进行手术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第一组肛门外括约肌(EAS)组,20个研究对象;第二组肛门静息压(ACRP)组,50个研究对象。常规腰麻方法穿刺及注药,穿刺部位:L2~3或L3~4棘间,麻药:0.75%的布比卡因15mg。注药后头高足低与水平成约15°角,麻醉起效后侧卧测量。 1、肛门外括约肌(EAS)组,测量所有患者的肛门外括约肌肌力,并在相应的时期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的神经学及功能分类标准,分别记录双下肢感觉运动ASIA评分(L2平面以远)。观察时间为麻醉前、麻醉起效后约5min、麻醉后1h、麻醉后1.5h麻醉后2h,以后每隔1小时测量1次,直至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共10次。比较三者麻醉消退过程中开始恢复的时间顺序和恢复的速度。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2、肛门静息压(ACRP)组,测量所有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粘膜反射(ACER)收缩压最高值、球海绵体反射(BR)收缩压最高值。并在相应的时期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的神经学及功能分类标准,记录双下肢感觉运动ASIA评分(L2平面以远)的总分。观察时间为麻醉前、麻醉起效后约5min、麻醉后0.5h,以后每隔半小时测量1次,直至术后5h,共12次。比较三者麻醉消退过程中开始恢复的时间顺序和恢复的速度,分析ACRP与上述数值的相关性。 结果:在肛门外括约肌组我们发现:在麻醉消退过程中,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压与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善,肛门外括约肌肌力也逐渐改善,只是在时间上要滞后于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的改善。肛门外括约肌肌力可以部分反映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 在肛管静息压组我们发现:正常成年人ACRP约为60mmHg。腰麻充分后脊髓低级中枢、马尾神经完全抑制,肛管松弛,静息压约为20mmHg,ASIA评分、肛管粘膜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均为零。在麻醉消退过程中,随着脊髓、马尾神经功能恢复,ACRP、ASIA评分、ACER、球海绵体反射均经历由弱至强的相似的恢复过程。ACRP与ACER、球海绵体反射相比,在腰麻恢复过程中恢复得最早。.肛管静息压(ACRP)与ASIS评分、肛管粘膜反射(ACER)、球海绵体反射(BR)呈正相关关系。ACRP可部分反映ASIS评分、肛管粘膜反射(ACER)、球海绵体反射(BR)的变化。 结论: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力量存在梯度,这与神经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肛门外括约肌肌力强弱能反映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肛管静息压(ACRP)与ASIA评分呈正相关关系,其对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最为敏感,能最及时反映脊髓神经功能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