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正畸力对人活体牙髓的影响
【6h】

不同正畸力对人活体牙髓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正畸力对牙周及牙体组织的影响

综述二正畸治疗与疼痛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1探讨不同正畸力作用下人活体牙髓的组织学变化及其与力值大小之间的关系。2探讨正畸力引发患者疼痛的基本规律及疼痛与力值之间的关系。 方法:1选择临床中需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病例36例,实验牙齿共144颗,随机分成3组。即空白对照组,24颗牙齿;加力100g组,60颗牙齿;加力200g组,60颗牙齿。每组随机分为3组,即3天组,7天组,14天组。2建立牙齿移动模型:三组患者四个第一磨牙常规分牙一周,后粘接带环。四个第一双尖牙常规粘接托槽,并进行远中邻面去釉,约0.5mm,抛光。3 100g组:把0.012英寸的钛镍拉簧一端用0.20mm的结扎丝结扎在第一磨牙带环颊侧拉钩上,另一端经测力计测得100g力后结扎在第一双尖牙托槽的结扎翼上,嘱患者注意事项。200g组:以上述的方法对200g组牙齿施加200g远中方向的矫治力。空白对组:只粘托槽、带环,不加力。对患者进行加力后,教会患者使用VAS(Visual Analog Scales)评价方法每天记录施加正畸力后的疼痛程度,经评价医师用游标卡尺测量后记录结果。牙髓的组织学变化:分别于实验组及对照组牙齿加力3d,7d,14d后,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拔除牙齿,立即劈开牙齿,取出牙髓固定,分别制做光镜及电镜切片,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牙髓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对出现牙髓变性改变的的牙齿计数。 结果: 1 牙髓的病理学改变1.1 100g组的牙髓反应情况:加力3天后可见牙髓组织中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胞浆渗出,部分牙髓可见成牙本质细胞排列紊乱;加力后7天除了上述改变外,个别牙髓出现成牙本质细胞层空泡性变以及牙髓网状萎缩。加力后14天牙髓变化同7天组基本一致。 1.2 200g组的牙髓反应情况:加力3天后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胞浆渗出,成牙本质细胞层排列紊乱;加力后7天除了上述改变外,大部分牙齿出现成牙本质细胞层空泡性变,成牙本质细胞层部分消失,牙髓网状萎缩、牙髓细胞数量减少等变化。加力后14天大部分牙齿出现成牙本质细胞层空泡性变,牙髓网状萎缩、牙髓细胞数量减少,牙髓出现纤维成分增多现象。 1.3 组间比较:100g组与200g组牙髓变性改变在加力后3天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力后7天组及加力后14天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lOOg组的牙髓变性改变在3天、7天、14天时均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200g组的牙髓变性改变在3天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7天、14天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100g组在3天、7天、14天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00g组3天与7天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天与14天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7天与14天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4 透射电镜下对照组牙髓细胞多呈多形或扁平的星形,有少量的突起,胞质少,细胞核较小,呈扁卵圆形,粗面内质网少,高尔基复合体及线粒体均不发达。加力后牙髓细胞多呈星形,突起较多,胞质多,胞核大,粗面内质网高度扩张,腔内有大量的分泌物,部分膜旁核糖体融合,有严重的脱颗粒现象,高尔基复合体及线粒体发达,细胞周边胶原颗粒较多。这种变化在两实验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 2 加力后疼痛VAS值2.1 加力后疼痛的时间规律:两实验组患者在加力后1天内就有疼痛出现,2-3天时达到高峰,5-7天后逐渐下降,14天时疼痛反应消失。 2.2 200g组的疼痛程度在1、2、3、4天时高于100g组的疼痛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观察5、6、7、14天时疼痛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 对第一双尖牙施加100g远中方向的矫治力,矫治初期不会引起牙髓严重的病理改变。 2 对第一双尖牙施加200g远中方向的矫治力,会引起牙髓变性,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加重趋势。但未出现牙髓坏死。提示在牵引双尖牙近远中方向移动时的正畸力最好小于200g,以免造成牙髓的损伤。 3 力值的增大会加重正畸疼痛反应,提示临床中尽量选择轻力矫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