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内脏感觉、胃电图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6h】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内脏感觉、胃电图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机械性胃扩张内脏感觉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机械性胃扩张近端胃动力指标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机械性胃扩张胃电图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综述二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概况和选穴依据

综述三 中医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概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不明,目前大多认为和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激素、心理及社会环境因素等相关,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报道疗效较好,本实验拟通过电子恒压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等容机械性胃扩张,观察针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不同胃扩张条件下的近端胃动力指标、内脏敏感性、胃电图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从而从多角度探讨针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为临床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依据。 方法:病例选择:第一、二部分选择FD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和非针刺组30例,另选健康志愿者20名为正常组。第三、四部分选择FD患者4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20例和非针刺组2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Rome Ⅱ FD的诊断标准。所有受试者在研究开始前2周内经胃镜检查除外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经B型超声、血生化等检查除外胆囊、胰腺、内分泌及全身性疾患;无腹部手术史,无妊娠及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自受试前1周开始,停用一切影响消化道功能的药物。所有受试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受试对象试验前夜至少禁食12h。针刺组用毫针针刺双侧足三里、内关和天枢穴,内关和足三里穴接电针刺激,天枢穴不接电针刺激。电针串脉冲刺激设定为刺激2s,停3s (即12cpm),串脉冲的频率为40Hz,波宽500μs,输出电流10mA。非针刺组和正常组不进行针刺。所有受试者均通过电子恒压器进行机械性等容胃扩张。第一、二部分观察在扩张容积为200ml、300ml、400ml时腹胀、上腹痛、恶心和呕吐的症状积分值,同时分别纪录最小牵张压,初始容积和压力,最大耐受容积和压力变化。观察不同机械性胃扩张容积下的压力和顺应性变化。第三部分记录15min静息状态和最大耐受状态时针刺前后15min胃电图参数变化。EGG参数包括:主频(DF),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N%),主功率(DP),主频不稳定系数(DFIC)。第四部分纪录15min静息状态和最大耐受状态时针刺前后15min心率变异指标。ECG参数分析指标包括: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极低频功率(VLF),低频与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所有数据用x±S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分析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 结果: 1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机械性胃扩张内脏感觉的影响 1.1 症状积分值比较 在扩张容积为200ml、300ml、400ml时,针灸组的上腹胀、上腹疼痛、恶心或呕吐的症状积分值均显著低于非针刺组(P<0.01),非针刺组的上腹胀、上腹疼痛、恶心或呕吐的症状积分值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针灸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初始耐受容积和压力比较 针灸组和非针刺组比较,针灸组的初始压力(8.06±2.95mmHg)和初始容积(560.91±63.51mL)均显著高于非针刺组的初始压力(6.40±2.41mmHg)(P<0.05)和初始容积(302.01±39.31mI,)(P<0.05),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针刺组和正常组比较,非针刺组的初始压力(6.40±2.41mmHg)和初始容积(302.01±39.31mL)显著低于正常组的初始压力(8.82±2.65mmHg)(P<0.05)和初始容积(510.21±52.71m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针灸组和正常组比较,初始压力和初始容积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最大耐受容积和压力比较 针灸组和非针刺组比较,针灸组的最大耐受压力(13.25±1.21mmHg)和最大耐受容积(810.71±60.61mL)显著高于非针刺组的最大耐受压力(9.21±1.51mmHg)(P<0.05)和最大耐受容积(420.12±59.61m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针刺组和正常组比较,非针刺组的最大耐受压力(9.21±1.51mmHg)和最大耐受容积(420.12±59.61mL)显著低于正常组的最大耐受压力(14.56±1.96mmHg)(P<0.05)和最大耐受容积(852.51±68.61mL)(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针灸组和正常组比较,最大耐受压力和最大耐受容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机械性胃扩张近端胃动力指标的影响 2.1 最小牵张压针灸组(5.28±1.61mmHg)、非针刺组(4.98±1.81mmHg)和正常组(5.76±1.91mmHg)的最小牵张压,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顺应性非针刺组的顺应性(51.44±17.81mL/mmHg)低于正常组的顺应性(64.18±15.62mL/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的顺应性(61.18±18.61mL/mmHg)显著高于非针刺组的顺应性(51.44±17.81 mL/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61.18±18.61mL/mmHg)和正常组(64.184±15.62mL/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机械性胃扩张胃电图参数的影响 3.1 不同状态下主频变化针刺组:最大耐受容积扩张状态下针刺后15rain的主频(3.08±0.28cpm)和针刺前15min主频(2.42±0.21cpm)比较显著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针刺组:最大耐受容积扩张状态状态下后15min的主频(2.43±0.22cpm)和前15min主频(2.45±0.19cp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 不同状态下正常慢波百分比变化针刺组:最大耐受容积扩张状态下针刺后的正常慢波百分比(62.22±10.36%)和针刺前正常慢波百分比(40.78±8.67%)比较显著上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针刺组:最大耐受容积扩张状态下后15min的正常慢波百分比(43.23±8.42%)和前15min正常慢波百分比(42.45±8.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3 不同状态下DP(db)的变化针刺组:最大耐受容积扩张状态下针刺后的主功率值(40.89±3.92)和针刺前主功率值(33.25±3.76)比较进一步增大,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耐受容积扩张状态下针刺后的主功率值(40.89±3.92)和静息状态下的主功率值(28.71±2.85)比较显著增大(p<0.05)。非针刺组:非针刺组从静息状态(27.84±2.43)到最大耐受状态的前15min(32.42±3.35)的主功率值,逐渐上升,最大耐受状态前15min(32.42±3.35)和后15min(31.23±3.52)的主功率值无明显变化。任何状态下的主功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4 不同状态下DFIC的变化针刺组:最大耐受容积扩张状态下针刺后的主频不稳定系数(0.37±0.04)和针刺前主频不稳定系数(0.52±0.08)比较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可以降低FD患者的主频不稳定系数。非针刺组:最大耐受容积扩张状态下后15min的主频不稳定系数(0.55±0.08)和前1.5min主频不稳定系数(0.54±0.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机械性胃扩张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结论: 1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内脏敏感性增高,针刺可以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内脏敏感性。 2 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顺应性下降,针刺可以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顺应性。 3 针刺可以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正常慢波百分比,提高主功率,降低主频不稳定系数,调整扩张造成的胃肌电活动异常,从而促进胃动力。 4 针刺可以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迷走神经功能的张力,降低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改变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功能的平衡状态。 总之,针刺可以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内脏敏感性,促进胃动力,调整胃肌电活动,提高迷走神经功能的张力,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理可能和多方面作用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