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芍总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浆及滑膜组织IL-1β、IFN-γ的影响
【6h】

白芍总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浆及滑膜组织IL-1β、IFN-γ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白芍总苷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对称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病情逐步进展,最终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其致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多种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介导的异常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而致的全身及关节局部免疫功能紊乱,在RA的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改善症状、减慢疾病进展的抗风湿药是RA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其毒副作用较大,而针对某些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价格昂贵,导致患者长期服用依从性差,不利于疾病控制,因此选择一种效价比良好的抗风湿药物势在必行。白芍总苷(totalglucosides of paeony,TGP)为中药制剂,自古以来就是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方之一。其作用温和,不仅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力的作用,还具有镇痛,保肝的功效,已用于风湿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但其剂量及疗效不是很确切。本实验以完全弗氏佐剂所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adiuvant arthritis,AA)大鼠模型为基础,从体重、关节肿胀程度、血浆及滑膜组织白细胞介素-1 β(interleukin-1β,IL-1 β),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的变化等几方面,观察不同浓度的白芍总苷对关节炎的影响,探讨白芍总苷治疗RA的机制。 方法:(1)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单纯造模组)、Ⅲ组(造模+低剂量白芍总苷组)、Ⅳ组(造模+高剂量白芍总苷组)、Ⅴ组(造模+甲氨喋呤组)。Ⅱ-Ⅴ组每只大鼠尾根部皮内多点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0.2ml,诱导出关节炎模型,14天后再次注射0.1ml加强免疫。(2)从免疫后第12天开始Ⅲ组、Ⅳ组、Ⅴ组分别给予白芍总苷50mg/kg·d,300mg/kg·d,甲氨喋呤2.7mg/kg·w灌胃治疗,Ⅰ组、Ⅱ组给与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3)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的体重、足体积、并进行关节炎指数(AI)的评定。(4)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给药14天(造模26天)及给药28天(造模40天)各组大鼠血浆IL-1β、IFN-γ浓度。(5)对给药14天和给药28天的各组大鼠滑膜组织进行IL-1β、IFN-γ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真彩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6)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AI:第Ⅱ-Ⅴ组大鼠造模15天后各时间点AI均高于第Ⅰ组,高峰出现在造模后20-25天,以后逐渐下降;Ⅲ组、Ⅳ组于造模后25天AI低于第Ⅱ组,Ⅴ组于造模后30天AI低于第Ⅱ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Ⅴ组各时间点之间AI值无差别(P>0.05)。(2)足体积的测量:实验前各组大鼠之间足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Ⅱ-Ⅴ组大鼠足体积于造模后15天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第20-25天达到肿胀高峰,之后肿胀程度逐渐下降,直到40天仍高于正常组(P<0.05)。第Ⅲ组、Ⅳ组于造模后20天出现疗效,足体积低于第Ⅱ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第Ⅴ组出现疗效早5天。第Ⅴ组于造模后25天出现疗效,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浆IL-1β、IFN-γ浓度:给药14天时,第II-V组两种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高于第I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8天时,第II-V组的两种细胞因子浓度都较前下降,II组、III组仍高于正常(P<0.05),Ⅳ组、V组则降至正常,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4天及28天,III组、Ⅳ组、V组的两种细胞因子浓度均低于模型组(P<0.05)。给药14天,III组、Ⅳ组、V组两两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第Ⅳ组细胞因子浓度最低,其次为第III组,第V组最高;至给药28天,第Ⅳ组、V组细胞因子浓度最低,低于第III组(P<0.05),Ⅳ组、V组之间无差别(P>0.05)。(4)滑膜组织IL-1 β、IFN-γ的积分光密度值(IOD):给药14天时,第II-V组两种细胞因子的IOD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至给药28天,II-V组细胞因子的IOD值都较前下降,但都未降至正常,与正常组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4天及28天两个时间点,III组、Ⅳ组、V组两种细胞因子的IOD值都低于模型组(P<0.05)。给药14天,III组、Ⅳ组、V组两两之间有差别,以第Ⅳ组IOD值最低,其次为第III组,第V组最高;给药28天,第Ⅳ组、V组细胞因子水平低于第III组(P<0.05),Ⅳ组、V组之间无差别(P>0.05)。(5)相关性分析:AI与足体积呈直线正相关;血浆中IL-1 β、IFN-γ浓度呈直线正相关,同时二者分别与足体积呈直线正相关;滑膜组织的IL-1 β、IFN-γ的IOD值呈直线正相关,同时二者分别与足体积呈直线正相关。结论:(1)AI与足体积呈直线正相关,二者均能反映关节肿胀情况,但后者方法更为精确、客观。二者结合能更直观、准确的反映关节肿胀程度。(2)血浆及滑膜中的IL-1β、IFN-γ水平分别与足体积呈直线正相关,提示IL-1β、IFN-γ在RA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血浆及滑膜中的IL-1β、IFN-γ水平之间分别呈直线正相关,二者互相影响,在RA致病过程中形成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4)白芍总苷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可以降低血清IL-1 β、IFN-γ的含量,减轻症状。(5)白芍总苷可以降低滑膜IL-1β、IFN-γ的水平,减轻滑膜细胞水肿、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抑制滑膜增生,从而达到减轻关节肿胀、抑制骨破坏、延缓病程的目的。(6)白芍总苷起效早于甲氨喋呤。药物治疗14天,白芍总苷疗效较甲氨喋呤为好;药物治疗28天,大剂量白芍总苷的疗效与甲氨喋呤无明显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