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6h】

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存在20-30%的结构同源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能有效地部分激活PPAR-γ,尤其替米沙坦具有独立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以外的独特PPAR-γ激动剂作用,它除了能高效特异地与AT1受体结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发挥降压作用;还能选择性部分激活PPAR-γ,调节血糖、血脂代谢,抗炎、抗氧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但目前,替米沙坦作为PPAR-γ激动剂在冠心病患者中临床研究还较少。本课题旨在观察不同类型ARB——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脂、血糖、胰岛素、脂联素、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预后的不同影响,探讨具有PPAR-γ部分激动剂的ARB在调节糖和脂质代谢,抗炎、抗氧化、抗增殖方面的效用,从而评价其对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 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19例,所有患者符合2002年ACC/AHA发布的不稳定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并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替米沙坦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58.9±10.5岁:氯沙坦组59例(男31例,女28例),平均年龄56.8±11.2岁。替米沙坦组患者于每天早餐前口服替米沙坦80mg:另一组患者给予每天早餐前口服氯沙坦50mg,1/日,观察终点12周。所有患者分别于给药前和治疗2周、4周后,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APN)水平。并通过门诊与电话相结合方式进行随访至12周,内容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脑卒中,心因性死亡等临床事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应用独立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两样本均数治疗前后行配对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用X2检验。以上所述统计学资料均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0.05认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果:替米沙坦组2例患者因依从性差中途退出试验;氯沙坦组3例患者因依从性差而退出;1例患者因失访而从本实验剔除。实验完成者共113例(替米沙坦组58例,氯沙坦组5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血管,入院后给予抗凝、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调脂及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治疗,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替米沙坦组和氯沙坦组患者服药前空腹血清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脂联素、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服药2周、4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脂联素、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服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存在显著性统计性差异。其中,2周后替米沙坦组与氯沙坦组比较,空腹血糖(5.23±0.35mmol/L versus 5.53±0.51mmol/L)降低更明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4周后,两组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替米沙坦组均较氯沙坦组降低明显,存在显著性统计性差异。服药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8.61±2.71 mg/L versus 4.50±1.92 mg/L)、(76.84±20.19ng/L versus 89.43±23.38 ng/L)、(0.90±0.19 ug/L versus 1.01±0.43 ug/L)相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10.92±2.08mg/L versus 7.85±1.51 mg/L)、(61.91±20.15ng/L versus 81.09±22.78 ng/L)、(0.78±0.20ug/L versus 0.92±0.14ug/L),替米沙坦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较氯沙坦组明显增高,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均存在显著性统计性差异。随访过程中,替米沙坦组发生心绞痛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脑梗死1例,氯沙坦组发生心绞痛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氯沙坦组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替米沙坦组(14.55%versus 10.34%),但未达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ARB类药物替米沙坦、氯沙坦具有独立于RAS以外的选择性PPAR-γ部分激动剂作用,替米沙坦在较低浓度就能显示出其独特PPAR-γ激动剂作用,而氯沙坦主要是其活性代谢产物EXP3179在较高浓度才能发挥效应。因此,作为目前ARB中半衰期最长的药物-替米沙坦在控制血压,调节糖和脂质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抗炎、抗氧化、抗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可能优于氯沙坦,能更好地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