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黄(庶虫)虫丸防治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
【6h】

大黄(庶虫)虫丸防治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大黄(庶虫)虫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心脑血管疾病因发病年龄不断提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受到现代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目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发生机制,已成为当今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的热点。 大黄虫丸出自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第六》中,由熟大黄、黄芩、生地黄、虫、水蛭、蛴螬、虻虫、桃仁、杏仁、芍药、干漆、甘草十二味药物组成,具有疏通经络、破瘀生新、缓中补虚之功效。以往该方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肝炎,肝硬化,近年来研究表明此方还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消炎止痛等功效,在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探讨该药临床疗效并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中医谨守病机,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高脂饲喂法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大黄虫丸不同剂量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 1.实验药物大黄虫丸购自徐州颐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60402,实验前将药物分别研成粉剂按计量比配制成两个浓度混悬液(0.7g/kg,1.4g/kg)供使用。血脂康胶囊购自北大威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061211,实验前将药物按剂量比配制成混悬液(0.3g/kg)。(用药量相当于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的15倍)。 2.AS动物模型的建立饲喂基础饲料的大鼠40只,常规观察一周随机分5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大黄虫丸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除对照组给与基础饲料外,其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配方1%胆固醇、0.35%胆酸、5%炼制猪油、0.1%丙硫氧嘧啶及基础饲料)的大鼠按70万单位vitD3/kg的总剂量分3天腹腔注射,对照组同时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观察21天。后对照组、模型组:每天灌胃蒸馏水(1ml/100g);大黄虫丸低剂量组:大黄虫丸混悬液0.7g生药/kg灌胃;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大黄虫丸混悬液1.4g生药/kg灌胃;阳性对照组:血脂康混悬液0.3 g/kg灌胃。继续观察8周。 3.观察指标:实验结束后大鼠断头取血,低温离心,3000r/min;15min分离血清,血脂(TC、TG、HDL-C、LDL-C)采用酶法;一氧化氮(NO)采用硝酸还原法;内皮素(ET)采用放射免疫法;丙二醛(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处死大鼠并立即刨取主动脉弓,剥离外膜附着组织,一部分置于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另一部分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壁NF-kappaB的表达,胞浆染色呈棕黄色表示阳性,并计算其阳性细胞率。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for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用庶虫±s表示,采用组间对照方差分析法。 结果: 1.大黄虫丸对大鼠血清血脂的影响模型组血清TG、TC、LDL-C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0.05),血清HDL-C明显降低(P<0.05),表明模型组出现脂代谢紊乱。 血脂康组TG、TC、LDL-1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TG、LDL-C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血脂康组对比TC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TG、TC、LDL-C明显降低(P<0.01,P<0.05),HDL-C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血脂康组对比HDL-C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大黄虫丸高、低剂量均有降血脂的作用,且大黄虫丸高剂量较低剂量作用更明显,升高HDL-C优于血脂康组。 2.大黄虫丸对大鼠血清NO、ET的影响模型组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ET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脂康组与模型组比较NO水平升高,ET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NO水平升高,ET水平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NO显著升高,ET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大黄虫丸高、低剂量组与血脂康组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其作用趋势为大黄虫丸高剂量组>血脂康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 3.大黄虫丸对血清SOD,MDA的影响模型组血清SOD活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脂康组较模型组SOD水平明显升高,MDA含量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血清SOD活力升高(P<0.05),与血脂康组对比SOD活力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血清SOD活力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降低(P<0.05);与血脂康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4.大黄虫丸对血管壁NF-kappaB表达的影响正常对照组:未见棕黄色颗粒(一)。模型组:病变早期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泡沫细胞胞浆内呈强阳性表达(++),病变晚期结构破坏阳性表达减弱。血脂康组: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泡沫细胞胞浆内呈弱阳性表达(±)。大黄虫丸低剂量组: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泡沫细胞胞浆内呈阳性表达(+),但较模型组早期变化明显减弱。大黄虫丸高剂量组: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泡沫细胞胞浆内呈弱阳性表达(±)。模型组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胞浆中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脂康组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胞浆中阳性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大黄虫丸高剂量、低剂量组NF-kappaB表达比例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但低剂量组与血脂康组相比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表明大黄虫丸高、低剂量均可抑制血管壁NF-kappaB表达;其抑制NF-kappaB表达作用结果为:大黄虫丸高剂量组>血脂康>大黄虫丸低剂量组。 5.主动脉病理检查:正常对照组:各层结构规整,内膜无脂质沉积改变,含少量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纤维,弹力纤维分布均匀,未见异常改变。模型组:主动脉壁内膜显著增厚,内膜局部向管腔突起,中膜平滑肌增生,排列紊乱,大量的斑块形成,有明显钙化。血脂康组:主动脉内膜无明显增厚,弹力纤维形态稍迂曲。未见胆固醇结晶,亦未见溶解坏死组织。大黄虫丸低剂量组:管壁无明显增厚,内膜轻度增生,中膜内有局限性钙化,平滑肌增生不明显。大黄虫丸高剂量组:血管各层结构规整,平滑肌增生不明显,中膜内偶见钙化。结论: 1.大黄虫丸降低血清TC、TG、LDL-C的含量,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2.大黄虫丸可以使血清MDA的含量降低,SOD的含量升高,具有抗氧化作用。 3.大黄虫丸可以使血清ET的含量降低,NO的含量升高,具有调节NO/ET平衡作用。 4.大黄虫丸可抑制主动脉血管壁中NF-kappaB的蛋白表达。 说明大黄虫丸通过调节血脂,降低MDA水平,提高SOD活性,调节NO/ET的平衡,从而减少脂质过氧化,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轻氧化损伤,抑制动脉血管NF-kappaB的表达,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