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及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血清可溶性Fas和Fas配体水平的研究
【6h】

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及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血清可溶性Fas和Fas配体水平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现状与细胞凋亡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或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多合并肝硬化和早期肝内转移,预后不良。由于肝癌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就诊时约70%已属于中晚期,丧失了手术的机会。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对我国人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病变过程,细胞凋亡(apoptosis)与肝癌的形成密切相关。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系统在PH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Fas基因是一种重要的促凋亡基因,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类,为Fas配体(Fas ligand,FasL)的受体,效应细胞的FasL与靶细胞的Fas结合时,可诱导靶细胞凋亡。现已证实,Fas受体有两种形式:膜型Fas(mFas)和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Fas主要以膜受体形式存在,若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由于替代剪接则可导致跨膜区缺失而进人组织液或血清中形成sFas。有关肿瘤的研究发现,sFas和mFas竞争性的与FasL结合,进而抑制细胞凋亡。可溶性Fas配体(soluble Fas ligand,sFasL)由金属蛋白水解酶裂解膜结合型FasL而形成,具有促凋亡作用。已有报道,sFasL对靶细胞也可发挥细胞毒效应。肿瘤细胞表达sFasL可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膜上的Fas结合,从而诱导其自身凋亡。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反攻击作用。近年来,有关Fas/FasL系统的研究逐渐成为当今肝病研究的重点。阐明Fas/FasL系统作用机制,寻找有效的抗肿瘤、消除免疫逃逸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人们研究的方向。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中药斑蝥酸钠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因此,观察Fas/FasL系统的表达在中药联合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探讨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及TACE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将为PH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检测PHC患者应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联合TACE治疗前后血清sFasL、sFas水平的变化;探讨sFas/sFasL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中的表达规律。
   方法:ELISA法检测血清sFasL、sFas水平
   随机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26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例,年龄54±7岁。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无主要脏器(心、肺、肾)功能损害。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肝癌复发组14例(证实经FACE治疗后复发),男性13例,女性1例,年龄56±6岁。乙肝对照组20例,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52±9岁。健康对照组20例,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51±8岁。所有入选病例于治疗前抽血,治疗组另于介入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抽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IISA)检测血清sFasL、sFas水平,同时化验肝功能及血清甲胎蛋白(AFP)。
   结果:
   1.随访14例PHC患者治疗结束时,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肝癌复发组肝功能:ALB分别为33.0±6.1g/L、34.4±3.4g/L、36.6±5.2g/L、33.3±4.4g/L、33.1±5.6g/L;ALT85.5±63.1U/L、75.2±44.5U/L、66.6±42.7U/L、79.3±48.6U/L、69.7±39.3U/L;TB51.4±20.5umol/L、35.4±20.1umol/L、36.7±19.1umol/L、50.9±20umol/L、73.9±54.3umol/L。治疗前后及肝癌复发组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AFP水平检测结果:治疗后1个月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复发组血清AFP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AFP水平分别为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ELISA法检测血清sFasL、sFas水平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乙肝组sFasL水平升高(p<0.01)、sFas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肝癌复发组sFasL和sFas均显著增高(p<0.01,p<0.05)。②原发性肝癌组sFasL和sFas水平显著高于乙肝组(p<0.01)③与肝癌复发组比较:原发性肝癌组sFasL水平升高(p<0.01),sFas水平降低(p<0.01)。④治疗后1个月较治疗前sFasL水平升高(p<0.01),sFas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sFasL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sFas水平降低(p<0.01),较治疗后1个月sFasL水平降低(p<0.01);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sFasL及sFas水平均下降(p<0.01),较治疗后3个月sFasL水平降低(p<0.01)。⑤治疗组与肝癌复发组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清sFas及sFasL水平均降低(p<0.01)。
   结论:
   1、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FasL、sFas水平均升高,提示sFas/sFasL在PH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斑蝥酸钠维生素B6联合TACE治疗PHC后血清sFasL、sFas水平降低,且随治疗时间呈正相关。说明斑蝥酸钠维生素B6联合TACE治疗PHC能从分子机制上促进细胞凋亡,消除免疫逃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