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血电阻抗法和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方法学比较
【6h】

全血电阻抗法和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方法学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小板活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是影响机体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血栓性疾病中,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对血栓的形成、预防和治疗监测有着重要意义。血小板聚集率是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重要指标。目前能够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方法较多,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比浊法(Turbidimetric platelet aggregometry,TPA)。TPA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是近几十年来在临床和科研中最常用的方法,过去被人们认为是金标准。此法应用离心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和乏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 plasma,PPP),根据PRP与PPP之间的差异,利用光学原理测定血小板聚集率。但此方法也存有许多不足,如此法应用的富血小板血浆需离心制备,离心过程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及活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测定结果;并且此方法可能受到血液中的某些因素如血脂等的影响。电阻抗法(impedance platelet aggregometry,IPA)是一种较新型的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方法,它使用电学原理,利用全血进行检测,它克服了TPA的某些缺陷,在临床检测中具有一定优势。但TPA和IPA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将针对不同人群,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
   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180例,包括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人150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60.54±9.61)岁。排除患有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多器官衰竭、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患者血脂高低分为两组:高血脂组(胆固醇CHOL>5.72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1.72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64mmol/L)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0.62±8.85)岁;正常血脂组(CHOL≤5.72mmol/L且TG≤1.72mmol/L且LDL-C≤3.64mmol/L)9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60.50±10.13)岁。另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预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此对照组人群排除患有除PSVT以外的其它任何疾病,且2周内未应用任何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两周内无室上速发作,血脂水平正常。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5.33±14.19)岁。
   所有病人均抽取空腹静脉血,抽取后的血液样本分别分为2份注入抗凝管,均由柠檬酸钠抗凝,1小时内送至我院凝溶血实验室和心血管内科实验室,分别用TPA和IPA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两方法选用的诱导剂均为ADP(二磷酸腺苷)10μmol/L。
   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变量构成比分布差异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两变量相关性采取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采用MedCalc9.0统计软件进行TPA与IPA的一致性分析(Kappa一致性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结果:(1)各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结果:对照组TPA法结果为(52.90±10.36)%,IPA法为(11.20±3.27)Ω;高血脂组TPA法为(50.13±12.85)%,IPA法为(7.75±4.40)Ω;正常血脂组TPA法为(51.40±12.98)%,IPA法为(8.00±3.73)Ω;全体研究对象(总体组)TPA法为(51.55±12.55)%,IPA法为(8.02±4.07)Ω。
   (2)各组中TPA与IPA两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①TPA与IPA两方法检测结果构成比:根据两方法检测结果各划分了四个百分位区间(0-25%、25%-50%、50%-75%及75%-100%):对照组两方法检测结果各百分位区间的构成比分布未见明显差异(x2=0.079,P>0.05);但正常血脂组(x2=23.93,P<0.05)、高血脂组(x2=38.40,P<0.05)及总体组(x2=76.54,P<0.05),两方法检测结果各百分位区间的构成比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②TPA与IPA两方法检测结果相关性:对照组直线相关分析两方法结果存在正相关性(P<0.05),但相关程度一般(r=0.50),为非高度线性相关(r<0.70);正常血脂组直线相关分析两方法存在正相关性(P<0.05),但和对照组相比,相关程度较低(r=0.48),同样为非高度线性相关;高血脂组相关程度更低(r=0.39,P<0.05),为低度线性相关(r<0.40);总体组直线相关分析两方法虽也存在正相关性(P<0.05),但相关程度较低(r=0.45),也为非高度线性相关。
   ③两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分析: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对照组、正常血脂组和总体组,两方法虽存在一致性关系,但一致性均较弱(K分别为0.26、0.13、0.08,均小于0.40,P<0.05);而高血脂组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两方法不存在一致性关系(K=0.02,P>0.05)。
   结论:TPA和IPA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相关程度不高,欠缺高度线性相关性,且一致性关系也较弱。尤其对于合并高脂血症的病人两方法相关和一致性程度更差,因此在临床中不建议两方法替代使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