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后效应及防突变浓度研究
【6h】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后效应及防突变浓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后效应研究进展

综述二:防突变浓度与防突变选择窗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阿米卡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异帕米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我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RPA)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防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concentration MPC)的测定,初步探讨上述药物单独应用与联合应用时PAE、MPC、MPC/MIC(selective index,SI),、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window,MSW)的差异,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用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临床分离的MRPA的MIC:将浓度为1.5×107cfu/ml菌悬液1.5μl接种到经倍比稀释的不同药物浓度M-H琼脂培养基上,35℃孵育16~20小时(h),以无菌落生长的药物琼脂平板浓度为MIC。
   2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阿米卡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异帕米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联合MIC:以单药的MIC为基准,棋盘法设计,相同浓度A(B)药与系列不同浓度的B(A)药组合,每种药物取50μl,加入一次性96孔板中,再将浓度为1.5×105cfu/ml的菌液100μl加入孔中,35℃过夜培养,选择两药联用时部分抑菌浓度(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指数最低时的药物浓度组合为联合MIC值。
   3用菌落计数法测定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异帕米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临床分离MRPA的PAE:调菌悬液浓度为106~107cfu/ml,实验组将2.5ml菌悬液与不同浓度的药物或药物组合2.5ml作用2h,药物终浓度为1/2MIC、1MIC、2MIC、4MIC,对照组用2.5mlM-H肉汤代替药物,两组同步培养,4000r/min离心10分钟,共离心洗涤三次以清除抗生素,在抗生素清除后0,1,2,3,4,5,6h取样,并且每个稀释度分三份倾注营养琼脂,35℃培养16~20h做菌落计数,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细菌恢复对数生长期各自菌落数增长1个Log值所需时间差定为PAE。
   4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其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MRPA的MPC:将菌悬液富集至3.0×1010cfu/ml,分别取100μl接种到不同浓度的含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药及含阿米卡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异帕米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两药的药物琼脂平板上,每个浓度接种4个平板,使每个浓度接种量达到1.2×1010cfu,35℃孵育72h,以72h无菌落生长的最低药物或药物组合琼脂平板的药物浓度为MPC。
   5统计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单独应用与分别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FIC、PAE50、PAE90、MPC50、MPC90、MPC/MIC、MSW,评价上述药物联合对MRPA的PAE、MPC、MPC/MIC、MSW的影响。
   结果:
   1阿米卡星单药组与联合组的MIC50之比为8、MIC90之比9.6,异帕米星单药组与联合组的MIC50之比为16、MIC90之比16;阿米卡星的MICmin、MICmax联合组与单药组比较分别降低32倍、8倍。异帕米星的MICmin、MICmax联合组与单药组比较分别降低15倍,16倍。单药组与联合组阿米卡星MIC相比较,Z=-3.309,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异帕米星单药组与联合组MIC相比较,Z=-3.320,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阿米卡星与异帕米星分别在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时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2以FIC指数≤0.5为协同作用;>0.5~1为相加作用;>1~2为无关作用;>2为拮抗作用的标准判断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分别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联合作用。结果发现上述药物组合对14株实验菌的FIC均<0.5。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3四种药物或药物组合中相同药物不同浓度的PAE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同样MIC倍数条件下,阿米卡星与异帕米星的PAE无差别;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单药组与联合组的PAE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阿米卡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异帕米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两种组合在1/2MIC联合、1MIC联合、2MIC联合时所产生的PAE都呈现相加作用,各组不同浓度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MIC联合时联合组存在PAE协同作用与相加作用,但两个联合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4阿米卡星单药组与联合组比较,异帕米星单药组与联合组比较、阿米卡星单药组与异帕米星单药组比较、异帕米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阿米卡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比较MP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阿米卡星、异帕米星联用时比单用时MPC90值分别降低了10.3倍,16.1倍。阿米卡星联合组MPC9/MIC90值由单用组的18.13降至15.36,异帕米星联合组MPC90/MIC90值由单用组的17.07降至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9,P=0.020,P<0.05)。用MIC判断标准划分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单用及分别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时MPC值株数分布构成比比较,四种情况构成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药联用组比单用组均能显著降低MPC值。MSW出现缩小,不变,扩大三种变化,以MSW缩小为主。
   结论:
   1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分别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均有协同作用。
   2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分别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在4MIC联合时抗生素后效应可呈现协同作用,1/2MIC联合、1MIC联合、2MIC联合时有相加作用。
   3阿米卡星,异帕米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应用能够降低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MPC,有利于临床用药时达到MPC之上,即联合用药有利于防止耐药突变的发生;阿米卡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比异帕米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缩小MSW作用明显。
   4阿米卡星,异帕米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对MRPA的MSW的影响有三种结果:缩小、无改变和扩大,以MSW缩小为主。MSW缩小有利于防止耐药突变株的富集,但个别菌株MSW扩大,两药的联合会使这些菌株耐药突变富集的危险增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