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对预后评价的应用研究
【6h】

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对预后评价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期标准对预后评价的应用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精确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参考中国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期专家小组制定的《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草案)》对228例食管癌三维适行放疗患者进行预后分析与评价,探讨此分期的实用性及对食管癌非手术治疗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收集了从2001年9月至2007年7月放疗科收治的228例资料完整的食管癌患者,全组均接受三维适行放疗或调强放射治疗,全组处方剂量为5000~7000cGy,中位剂量6400cGy,其中,26例患者在常规分割照射3000~4000cGy后该用后程加速照射,单次剂量300cGy,其余患者均采用常规分割方式,单次剂量为180cGy~200cGy,1次/天,5次/周。59例患者同期应用了化疗及巩固化疗,化疗方案采用LFP方案:顺铂12.5mg/m2d1~5天或25mg/m2,d1~3,5-Fu450~500mg/m2d1~5天,亚叶酸钙200mg d1~5,或应用FP方案(具体用量同前),28天为1个周期。依据中国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期专家小组2009年制定的《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各T、N及TNM亚组,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完成情况,近期疗效,急性毒副反应以及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和局控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各亚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总生存率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在应用《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草案)》进行分期时发现,该临床分期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①T分期的划分存在明显的交叉现象,仅有不到40%的患者其造影长度、CT最大横径、周围器官受侵情况完全与T分期中的三项评价标准相吻合,其余多数患者其病变长度与横径、周围浸润情况并非完全一致。②N分期的界定中未注明食管胸上段癌锁上淋巴结肿大及食管胸中上段癌胃周淋巴结肿大的具体分期,本组研究此部分患者并入N2组。③未对T1-3N2M0、T1N1M0患者的具体分期做出界定。
   (2)全组1、3、5年局控率为77.51%,48.82%和34.80%,1、3、5年生存率为68.93%、33.42%和20.62%,中位生存期21个月。
   (3)临床分期T1-4期之间、N0-2期之间及TNMⅠ、Ⅱ、Ⅲ期患者之间生存情况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具体如下:临床T1期、T2期、T3期和T4期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0%、37.10%、-;86.72%、55.50%、37.70%;68.30%、30.61%、17.00%和47.81%、21.32%、14.23%,x2=13.504,P=0.004。临床N0期、N1期、N2期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0%、40.11%、24.42%;53.21%、23.90%、23.90和42.92%、10.73%、-,x2=20.666,P=0.000。临床Ⅰ、Ⅱ、Ⅲ期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1%、56.91%、38.32%;70.10%、31.62%、17.62%和47.20%、19.53%、13.04%,x2=17.763,P=0.000。
   (4)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终保留在模型的协变量有肿瘤CT长度、临床N分期、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性肺炎四项因素,各协变量所对应的OR值分别为1.116、1.452、1.642、1.176,均大于1,结合临床可以认为肿瘤CT长度较长、临床N分期较晚、近期疗效差、合并急性放射性肺炎为影响病人生存的危险因素,其中,临床N分期与预后的关系可能更为紧密。
   结论:《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能够较为准确地反应食管癌放疗患者的预后情况,临床N分期与预后的关系可能更为紧密。分期修改方案细节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肿瘤CT长度、临床N分期、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性肺炎四项因素为最有意义的预后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