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创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
【6h】

微创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近年来随着建筑及交通业的发展,胸腰椎爆裂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何种手术方式存在争议。自Boucher在1959年首次应用经椎弓根长螺钉技术固定腰骶关节,1963年Roy Cam-ille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成功以来,经椎弓根脊柱内固定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5]。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最常用的方法。而传统的手术方法具有剥离组织广泛,创伤大,出血多,住院周期长,花费高及病人不宜接受等缺点。我们采用微创方法经后路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避免了手术中肌肉剥离和对其过度牵拉,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目的是比较经肌间隙和传统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或合并有轻度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
  方法:抽取2009.1-2010.3期间我院收治70例急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男46例,女24例,年龄25岁~51岁,平均38.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7天,平均4.3天,骨折节段:T71例,T116例,T1220例,L126例,L216例,L41例;坠落伤57例,交通伤15例,重物砸伤6例,其他伤2例;其中10例患者有轻微的神经症状,均为Frankel D级。
  35例行微创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以定位的4个椎弓根根部为中心切开4个约长1.5 cm的纵行小切口,切开深筋膜,钝性分离椎旁肌,(部分肥胖病人可以行后侧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后面操作同前,微创钝性分离肌间隙),由最长肌与多裂肌肌间隙显露出进针点。35例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标记伤椎后取正中入路,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剥离椎旁肌,直视下显露进针点。
  术后用药、护理及功能锻炼一致,术后24小时疼痛减轻后指导患者行屈髋及抗阻力伸膝运动,逐渐增加活动量,预防神经根黏连;术后3周可在支局保护下下床活动,术后3个月,视复查情况去除支具。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卧床期间使用气垫床、每天定时翻身,预防褥疮;逐渐加强双下肢的活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禁止重体力劳动及频繁弯腰。
  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7个月,通过对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周期及术前术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
  结果:
  1.70例患者随访12-16个月,平均13.7个月。术后手术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均未出现术后内固定物断裂及神经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手术方式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Table1)
  2.比较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切开手术的手术时间,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Table1)
  3.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前、术后和随访的椎体前高比、后凸角(Cobb氏角)。两种手术分别进行术前、术后比较,畸形矫正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手术方式间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Table2、Table3)
  4.两组术后1年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例神经损伤患者神经症状均完全康复。
  结论:
  1.两种手术方式都能较好地复位固定脊柱骨折;
  2.对椎体的高度、cobb氏角的纠正两者无差异;
  3.微创组与传统组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功能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等优点,并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