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颅内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
【6h】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颅内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3 术前术后用药

4 操作过程

5 数据分析

结果

1 按病变位置分

2 按病变路径分

3 按病变特点分

4 关于各手术分中心术者操作的熟练程度及医师的经验对出血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在亚洲人群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约33%的卒中和51%的TIA是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文献报道即使经过最佳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病人同侧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仍可达到10-24%。支架置入术作为二级预防的选择,已经在临床广泛开展,但是还缺乏大规模高质量的科学证据证实其长期疗效,而且随着治疗病例的增加,也越来越多人注意到其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穿支动脉闭塞性卒中、颅内出血等,尤其是出血性并发症,因为患者术后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血小板功能被抑制,出血后止血困难,一旦出现颅内大量出血,无论手术与否都很难挽救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572例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后发生颅内出血性并发症的患者,据此探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出血性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分布、相关因素以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572例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操作相关的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类型及死亡率。其中男性459例,女性113例,年龄21-83岁,平均67.2±10.41岁,基底动脉支架205例,大脑中动脉支架165例,颈内动脉颅内段支架157例,椎动脉颅内段支架45例。
   数据分析:各基线资料用平均数及标准差显示,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用x2检验分析各相关危险因素。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572例患者中,发生出血性并发症者共计13例(2.27%),其中导丝穿破动脉造成出血者10例(MCA5例,VA颅内段3例,BA2例,共计1.74%),其中5例死亡,5例存活,死亡率高达50%;支架撕裂动脉3例(MCA2例,BA1例,共计0.52%),其中死亡2例,存活1例,死亡率达66.7%。按位置分类,MCA共7例(4.24%),BA3例(1.46%),VA颅内段3例(6.67%),ICA颅内段为0。近端血管迂曲与导丝穿破血管有相关性,而支架撕裂动脉与病变的Mori分型密切相关。
   结论:出血性并发症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少见但致命的一类情况,导丝或支架输送途中穿破血管引起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血管病变的路径相关;支架撕裂动脉引起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病变特点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