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评估方法与营养护理的研究
【6h】

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评估方法与营养护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2 入选条件

2 方法与质量控制

结果

1 基本情况

2 入院第1天、入院第7天和出院时各项营养指标的比较

3 应用各种营养评价工具的结果比较

4 应用SGA进行评价,脑卒中患者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中危险因素的分布

5 应用MUST进行评价,脑卒中患者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中危险因素的分布

6 应用MNA进行评价,脑卒中患者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中危险因素的分布

7 应用NRS2002进行评价,脑卒中患者无营养风险组和有营养风险组中危险因素的分布

8 应用人体组成营养评价法进行分析评价,脑卒中患者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中危险因素的分布

9 根据以上结果设计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护理评估表

附表

讨论

1 入院第1天、第7天和出院时各项营养指标的比较

2 应用各种营养评价工具的结果比较

3 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与应用各种复合性营养评价工具评价结果的关系

4 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评估表的设计和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脑卒中后营养风险筛查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采用各种复合性营养评价工具对医院脑卒中患者进行营养评估与风险筛查,同时评估影响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疾病危险因素,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高危因素,制成评估表,使临床护士能够快速、准确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脑卒中患者。
   分别采用测定人体组成营养评价法以及复合性营养评价工具,包括:NRS2002、MNA、SGA、MUST,对入选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营养评估时间为入院第1天、第7天和出院时。同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活动能力、抑郁情绪、机体的应激状态、吞咽功能、意识状态、颅内压、腹胀、腹泻、便秘、优势上肢肌力、面瘫、水肿/腹水、压疮等易导致营养不良的疾病相关因素,调查蛋白质摄入情况、每日饮水量、喂养方式及食欲情况,记录性别、年龄、诊断等一般情况。所有资料的数据录入并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软件进行x2检验和线性趋势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基本情况:本研究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神经内科连续性收集了201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118人,女83人;平均年龄(M=62,QR=21)岁,男性平均年龄(M=61,QR=24)岁,女性平均年龄(M=63,QR=17)岁;年龄<40岁18例,40-49岁31例,50-59岁38例,60-69岁51例,≥70岁63例;脑出血54例,脑梗死8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3例。
   2.入院第1天、第7天和出院时各项营养指标的比较:本组188例住院时间>7天的患者采用同性别间营养参数相比较,其中总淋巴细胞计数改变最为明显,入院第1天有130例低于正常,第7天有151例低于正常,且平均值从入院第1天、第7天至出院时有递减的趋势,第7天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值与入院第1天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白蛋白改变较为明显,入院第1天有14例低于正常,而第7天有23例低于正常,且第7天血清白蛋白平均值与入院第1天有显著差异(P<0.05)。而BMI、TSF和MAC于入院第1天、第7天和出院时比较并无明显差异。
   3.各种营养评价工具的应用及结果比较:本组201例患者使用SGA评估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入院第1天营养正常198例(98%),存在营养不良3例(2%);使用MUST评估,入院第1天营养正常133例(66.2%),存在营养不良68例(33.8%);使用MNA评估,入院第1天营养正常106例(52.8%),存在营养不良95例(47.2%);使用NRS2002评估,入院第1天无营养风险132例(65.7%),有营养风险69例(34.3%);使用人体组成营养评价法,入院第1天营养正常155例(77%),存在营养不良46例(23%)。
   4.应用SGA进行评价,脑卒中患者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中危险因素的分布:喂养方式在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27)。各项危险因素与SGA评估结果的线性关系显示,随着优势上肢肌力下降有营养不良加重的趋势(x2=4.382,p=0.036),因依赖或半依赖的喂养方式而有营养不良加重的趋势(x2=11.682,p=0.001)。
   5.应用MUST进行评价,脑卒中患者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中危险因素的分布:活动能力(P=0.015)、腹胀(P=0.045)、优势上肢肌力下降(P=0.012)、喂养方式(P<0.001)、食欲情况(P=0.036)在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中均有统计学差异。各项危险因素与MUST评估结果的线性关系显示,随着优势上肢肌力下降有营养不良加重的趋势(x2=7.14,P=0.008),因依赖或半依赖的喂养方式而有营养不良加重的趋势(x2=23.482,P<0.001),因食欲不良而有营养不良加重的趋势(x2=5.404,P=0.02),随着活动能力下降有营养不良加重的趋势(x2=25.899,P<0.001)。
   6.应用MNA进行评价,脑卒中患者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中危险因素的分布:活动能力(P<0.001)、神经心理因素(P=0.002)、优势上肢肌力下降(P<0.001)、喂养方式(P<0.001)、食欲情况(P<0.001)、蛋白质摄入情况(P=0.021)在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中均有统计学差异。各项危险因素与MNA评估结果的线性关系显示,随着优势上肢肌力下降有营养不良加重的趋势(x2=22.002,P<0.001),因依赖或半依赖的喂养方式而有营养不良加重的趋势(x2=54.063,P<0.001),因蛋白质摄入不足而有营养不良加重的趋势(x2=7.004,P<0.008),因食欲不良而有营养不良加重的趋势(x2=8.936,P=0.003),随着活动能力下降有营养不良加重的趋势(x2=89.992,P<0.001),因神经心理因素而有营养不良加重的趋势(x2=5.821,P<0.016)。
   7.应用NRS2002进行评价,脑卒中患者无营养风险组和有营养风险组中危险因素的分布:神经心理因素(P<0.001)、便秘(P=0.005)、优势上肢肌力(P=0.027)、水肿/腹水(P<0.001)、喂养方式(P=0.039)在无营养风险组与有营养风险组中均有统计学差异。各项危险因素与NRS2002评估结果的线性关系显示,随着神经心理症状的加重有营养风险升高的趋势(x2=21.883,P<0.001),因便秘加重而有营养风险升高的趋势(x2=12.774,P<0.001),因水肿/腹水的症状加重有营养风险升高的趋势(x2=12.276,P<0.001),因依赖或半依赖的喂养方式而有营养风险升高的趋势(x2=5.374,P=0.015),因食欲不良而有营养风险升高的趋势(x2=6.298,P=0.012)。同时有随着年龄增加有营养风险升高的趋势(x2=76.146,P<0.001)。
   8.应用人体组成营养评价法进行评价,脑卒中患者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中危险因素的分布:便秘(P=0.003)、颅内高压(P=0.033)、喂养方式(P=0.023)、食欲(P=0.028)在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中均有统计学差异。
   9.设计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护理评估表如下: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护理评估表A:年龄>70岁□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依赖(半依赖)的喂养方式□B:优势上肢肌力下降□活动能力下降食欲下降□胃肠道症状评估说明:脑卒中患者存在以上A项目1项或B项目2项者则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应立即通知管床医生及临床营养医师;如存在B项目1项者,则给予相应的临床营养指导、宣教和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
   结论:
   1.淋巴细胞与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指标可作为住院脑卒中患者评价营养不良的重要依据。
   2.NRS2002(34.3%)与MUST(33.8%)适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不良的筛查,且不同人员进行评估偏差较低。MNA则适用于65岁以上且病程较长的脑卒中患者。
   3.年龄>70岁、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和依赖或半依赖的喂养方式是导致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优势上肢肌力下降、活动能力下降、食欲下降和胃肠道症状是导致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以上各项影响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疾病相关因素可作为评估项目列入评估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