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北省住区蝇类密度监测特征分析
【6h】

河北省住区蝇类密度监测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住区蝇类密度监测现状及蝇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以河北省住区蝇类密度监测资料为基础,对住区蝇类种类、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等进行分析,为河北省住区蝇类科学防制提供依据。
   方法:
   1.监测点
   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选择4个设区市,每个市城区按照方位设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1个;在4个设区市各随机选择1个县(县级市),每个县城区设3个监测点,随机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外环境1处和居民区1个。
   2.研究对象
   2009年4月至2011年11月,河北省住区蝇类密度监测点捕获的成蝇。
   3.研究方法
   采用笼诱法,使用统一的诱蝇笼和诱饵。每个监测点放置1个诱蝇笼。监测时间为每年的4-11月,每月中旬监测1次,捕蝇笼每次放置6h,9:00-10:00布放,15:00-16:00收回。记录监测当天的天气情况。捕获的成蝇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监测点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经统一培训后负责监测,每月监测工作完成后,使用统一的监测报表填写监测数据,按时上报。省疾控中心对各监测点资料进行汇总,并核查监测质量。
   4.质量控制
   按照国家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要求和统一的质量控制方法,对监测方法、监测报表填写、数据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和全程质量控制。并定期去监测点进行调查,包括监测报表管理、监测点走访调查、监测工具使用状态等。三年间,各项调查指标符合质量控制要求,资料真实可信。
   5.结果分析
   使用统一的监测报表录入监测数据,应用Excel和SPSS软件对市、县区住区蝇类密度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
   结果:
   1.市区三年的蝇种构成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优势蝇种为家蝇、厩腐蝇、棕尾别麻蝇,分别占捕蝇总数的32.78%、19.74%、17.18%。县区两年的蝇种构成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优势蝇种为家蝇、市蝇、棕尾别麻蝇,分别占捕蝇总数的50.54%、11.08%、10.42%。
   2.市区三年的蝇类消长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009-2011年全年平均蝇密度逐年下降,分别为7.56只/笼、4.21只/笼、3.16只/笼;县区两年的蝇类消长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010-2011年全年平均蝇密度分别为13.45只/笼、8.16只/笼,也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县区蝇密度要高于市区,温度与蝇类活动密切相关。
   3.不同蝇种出现的季节和高峰期不同,同一蝇种在市区和县区的密度消长情况也不尽相同,市、县区捕获蝇类可分为春秋型、夏季型和夏秋型三个类型;市区家蝇年平均密度为1.59只/笼,峰值密度为3.49只/笼,县区家蝇年平均密度为5.41只/笼,峰值密度为7.50只/笼,家蝇的年平均密度和峰值密度均明显高于其它蝇种;市区家蝇和厩腐蝇活动期较长,4-10月均能捕到,县区家蝇和市蝇活动期较长,4-11月均能捕到。
   4.市区四种生境蝇密度以农贸市场为最高(5.88只/笼),其次为居民区(5.53只/笼)、绿化带(4.96只/笼)和餐饮外环境(3.94只/笼),四种生境间蝇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县区三种生境蝇密度最高为农贸市场(14.12只/笼),餐饮外环境(9.23只/笼)和居民区(8.77只/笼)次之,三种生境间蝇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5.市区的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绿化带生境中,优势蝇种均为家蝇、厩腐蝇、棕尾别麻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亮绿蝇,居民区的优势蝇种为家蝇、厩腐蝇、棕尾别麻蝇、铜绿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家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亮绿蝇、红头丽蝇、元厕蝇6个蝇种在农贸市场的密度比在其它三种生境中为高,各生境间蝇种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县区的三种监测生境中,优势蝇种均为家蝇、棕尾别麻蝇、丝光绿蝇、市蝇、厩腐蝇、夏厕蝇;家蝇、棕尾别麻蝇、丝光绿蝇、厩腐蝇、铜绿蝇、大头金蝇、亮绿蝇7个蝇种在农贸市场的密度比在其它两种生境中为高,各生境间蝇种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6.随温度升高,市、县区的蝇类均在居民区和农贸市场先出现。市区各生境蝇密度均在7月达到高峰,四种生境中,居民区的蝇类峰值密度最高(14.11只/笼),其次是绿化带(12.47只/笼)、农贸市场(11.69只/笼)和餐饮外环境(9.40只/笼)。县区农贸市场和餐饮外环境蝇密度均在8月达到高峰,居民区的蝇密度在9月达到峰值,三种生境中,农贸市场的蝇类峰值密度最高(19.63只/笼),其次是餐饮外环境(13.13只/笼)和居民区(11.88只/笼)。
   结论:
   1.河北省2009-2011年市、县区捕获蝇类分属于3科6亚科8属12种,市区和县区的蝇种构成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市、县区蝇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县区蝇密度要高于市区,温度与蝇类活动密切相关。
   3.不同蝇种出现的季节和高峰期不同,同一蝇种在市区和县区的密度消长情况也不尽相同,家蝇的密度明显高于其它蝇种,随气温变化市区活动期较长的蝇种为家蝇和厩腐蝇,县区为家蝇和市蝇。
   4.市、县区均以农贸市场的蝇密度为最高,农贸市场应被列为重点灭蝇场所。
   5.在市、县区的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居民区生境中,优势蝇种均有家蝇、厩腐蝇、棕尾别麻蝇、丝光绿蝇;无论市区和县区,不同蝇种在不同生境中的密度往往在农贸市场最高,农贸市场所占密度最高的蝇种类最多。
   6.随温度升高市、县区蝇类均在居民区和农贸市场先出现,这两种生境应为蝇类越冬的重要场所,要提前做好蝇类防制工作。市区的餐饮外环境和县区的居民区蝇类年平均密度和峰值密度均低于其它生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