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置管保留并间断阻滞星状神经节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安全性
【6h】

置管保留并间断阻滞星状神经节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安全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 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

3 治疗方法

4 评价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1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2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意义及方法的改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此研究是针对突发性单耳耳聋患者在给予舒血宁注射液、川芎嗪、维生素B12、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配合应用星状神经节置管保留,并间断应用0.1%罗哌卡因阻滞治疗,观察对其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的依从满意度,以评价此项治疗方法的效果。并在置管、阻滞前后监测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变化的平均值变化,记录置管后有无脱管、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发症,以评估此项操作技术的安全性。
  方法:通过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月到邢台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突发性单耳耳聋患者126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病例分为置管阻滞组、阻滞组、对照组各42例,三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活血药物、糖皮质激素和高压氧综合治疗,置管阻滞组应用星状神经节穿刺后留置导管,间断0.1%罗哌卡因10ml阻滞1次/日;阻滞组1次/日星状神经节穿刺并罗哌卡因阻滞;对照组只应用基础综合治疗。置管阻滞组和阻滞组先进行阻滞治疗,再行高压氧舱治疗。观察三组治疗总有效率,采用满意度评价表测评患者满意度,观察置管阻滞组和阻滞组第1疗程首次阻滞和第2~7次阻滞前、5min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的变化,记录置管后有无脱管、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发症,以评估此治疗方法的安全性。
  结果:置管阻滞组与阻滞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85.7%(37例)比83.3%(35例),P>0.05},此研究中置管阻滞组有效率多于阻滞组,置管阻滞组、阻滞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7%(37例)、83.3%(35例)比64.3%(27例),P<0.05],置管阻滞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阻滞组[83.3%(35例)比61.9%(26例),P<0.05]。置管阻滞组与阻滞组首次置管前、5min后心率、血压的均变化明显,[心率(次/min):72.0±7.7比94.5±8.3;73.0±7.7比93.0±7.9,收缩压(mmHg,1mmHg=0.133 kPa):122.2±12.6比136.8±18.1;123.6±11.0比134.6±20.8,平均动脉压(mmHg):96.3±17.6比109.3±25.6;95.4±15.6比110.5±24.6,舒张压(mmHg):80.3±21.2比94.7±23.8;78.5±20.9比95.1±25.6,均P<0.05],两组间比较无差异。第2~7次阻滞前、5min后置管阻滞组心率、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而阻滞组变化明显[心率(次/min):73.0±8.7比95.0±9.7,收缩压(mmHg,1mmHg=0.133 kPa):123.7±14.0比138.6±21.5,平均动脉压(mmHg):96.2±17.6比112.7±25.1,舒张压(mmHg):78.7±19.9比96.3±23.5,均P<0.05];无药物不良反应和脱管、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说明此治疗方法是安全的。
  结论:
  1、突发性耳聋患者在活血、激素、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应用0.1%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间断阻滞,达到各治疗措施协同作用,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
  2、应用0.1%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间断阻滞时,给予星状神经节置管保留,减少因反复穿刺对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降低穿刺时对机体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影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3、星状神经节穿刺阻滞过程中对机体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影响较大,而置管保留后再次治疗时对机体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影响较小,治疗中未发生脱管、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意外事件,说明此治疗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可以作为突发性耳聋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同仁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