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颈动脉彩超及大脑中动脉TCD结果与OCSP分型的相关性
【6h】

颈动脉彩超及大脑中动脉TCD结果与OCSP分型的相关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结果

1一般情况的比较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颈动脉彩超及大脑中动脉TCD结果与OCSP分型的相关性

致谢

个人简历

一、一般情况

二、个人经历

三、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彩超及大脑中动脉TCD检查结果的相关性,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患者的颈动脉彩超及大脑中动脉TCD检查数据,分析其相关性。探求颈动脉超声及大脑中动脉TCD检查对脑梗死OCSP分型患者的临床意义,为临床上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
  方法:选择石家庄市第二医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且由2位以上主任医师确诊均经影像学证实,患者病例资料完整。将125例研究对象按OCSP分型标准进行分组,分为TACI(totalante-riorcirculationinfarct)组、 PACI(partialante—riorcirculationinfarct)组、POCI(posteriorcirculationinfarct)组、LACI(1acunarinfarct)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5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5组研究对象颈动脉的内径、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注意斑块所在部位,回声特点以及斑块的形态、大小、性质,采用大脑中动脉TCD收集4组研究对象患侧、健康对照组同侧大脑中动脉,获得血流方向、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及搏动指数等参数,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级。所有数据通过SPSS12.0统计软件包处理。一致性分析用Kappa值计算,等级相关分析用H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TACI组患者32例、 PACI组31例、POCI组30例、LACI组32例。
  结果:
  1、比较5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病、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TACI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1.27±2.89)岁,平均病程(3.28±0.27)年;PACI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0.17±2.42)岁,平均病程(3.10±1.19)年;POCK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2.18±2.20)岁,平均病程(2.97±1.28)年;LACI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5.29±2.14)岁,平均病程(3.06±0.82)年;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0.26±2.83)岁;5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病程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ACI组高血压19例,糖尿病7例,高血脂18例,心源性心脏病6例; PACI组高血压17例,糖尿病5例,高血脂14例,心源性心脏病4例;POCI组高血压21例,糖尿病7例,高血脂16例,心源性心脏病3例;LACI组高血压22例,糖尿病3例,高血脂20例,心源性心脏病3例;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少数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出现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4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体征及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的症状,4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基础病和临床症状表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显示,TACI组颈动脉闭塞6例,颈动脉狭窄>70%2例,颈动脉狭窄>50%5例,检出颈动脉粥样斑块27例,共检出84个斑块,四个及以上斑块16例,平均斑块(3.01±1.25);PACI组颈动脉闭塞3例,颈动脉狭窄>70%2例,颈动脉狭窄>50%4例,检出颈动脉粥样斑块25例,共检出77个斑块,四个及以上斑块18例,平均斑块(3.15±1.01);POCI组颈动脉闭塞0例,颈动脉狭窄>70%1例,颈动脉狭窄>50%3例,检出颈动脉粥样斑块15例,共检出28个斑块,四个及以上斑块5例,平均斑块(1.95±1.35);LACI组颈动脉闭塞0例,颈动脉狭窄>70%1例,颈动脉狭窄>50%2例,检出颈动脉粥样斑块20例,共检出41个斑块,四个及以上斑块8例,平均斑块(2.10±1.37)。4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斑块大小,注意斑块所在部位,回声特点以及斑块的形态、性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分析5组研究对象大脑中动脉TCD数据及血管狭窄程度分级情况, TACI组血流正常3例,轻度增高5例,中度增高8例,血流缓慢16例,大脑中动脉血流峰速(59.14±7.28),舒张末速度(28.17±6.36),平均速度(40.02±2.17),搏动指数(0.74±0.18)、阻力指数(0.52±0.08); PACI组血流正常1例,轻度增高14例,中度增高12例,血流缓慢4例,大脑中动脉血流峰速(65.23±12.03),舒张末速度(30.26±9.20),平均速度(45.28±10.28),搏动指数(0.78±0.13)、阻力指数(0.54±0.07);POCI组血流正常14例,轻度增高6例,中度增高8例,血流缓慢2例,大脑中动脉血流峰速(95.16±15.27),舒张末速度(43.94±6.58),平均速度(64.39±10.82),搏动指数(0.82±0.19)、阻力指数(0.54±0.03);LACI组血流正常6例,轻度增高13例,中度增高5例,血流缓慢8例,大脑中动脉血流峰速(85.64±12.94),舒张末速度(37.72±9.20),平均速度(53.25±11.52),搏动指数(0.89±0.15)、阻力指数(0.54±0.023);4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获得血流方向、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的阻力指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4、 OCSP分型与颈动脉彩超及大脑中动脉TCD检查相关性分析,TACI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病变14例,占43.75%,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17例,占53.12%,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病变4例,占12.50%,颈椎动脉颅外段病变7例,占21.88%; PACI组大脑中动脉病变11例,占35.48%,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9例,占29.03%,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病变3例,占9.68%,颈椎动脉颅外段病变4例,占12.90%;POCI组大脑中动脉病变9例,占30.00%,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7例,占23.33%,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病变13例,占43.33%,颈椎动脉颅外段病变5例,占16.67%;LACI组大脑中动脉病变8例,占25.00%,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8例,占25.00%,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病变5例,占15.63%,颈椎动脉颅外段病变0例,占0%。4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病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心源性心脏病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TACI型患者多由心源性栓塞引起,OCSP分型与患者脑梗死病变部位、闭塞血管、病灶大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2、 TACI型和PACI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闭塞和重度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OCI型和LACI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与OCSP分型存在相关性,TACI型和PACI型患者的不稳定斑块和多个斑块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
  3、 TACI型和PACI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都发生于大脑中动脉血管病变,POCI型患者多为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血管病变,LACI型患者则颈内动脉颅外段血管病变较为多见。
  4、颈动脉彩超及大脑中动脉TCD检查结果与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存在相关性及规律性。可反映颈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病变对于OCSP各分型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