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频率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Glu-NMDA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6h】

不同频率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Glu-NMDA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1 不同频率电针对VD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

2 不同频率电针对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2 不同频率电针对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Glu含量的影响

4 不同频率电针对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Ca2+含量的影响

5 不同频率电针对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MDAR表达的影响

附图

附表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2 治疗VD的选穴依据

3 VD动物模型制备

4 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均可改善V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5 不同频率电针干预均能改善VD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病理损害

6 不同频率电针干预均能改善 Glu-NMDAR 信号转导通路对神经系统的损伤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2Hz、100Hz及2/100Hz三种不同频率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大鼠的行为学、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病理形态学、海马组织谷氨酸、Ca2+含量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蛋白表达影响的干预效应,以探讨电针治疗VD的作用机制及其适宜频率,为临床电针治疗VD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用Morris水迷宫对SD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将筛选出的学习记忆功能正常的大鼠随机分为待造模组和假手术组。VD大鼠模型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加腹腔注射硝普钠的方法制备,假手术组大鼠仅将双侧颈总动脉分离出,腹腔不注射硝普钠,不阻断血流。待双侧颈总动脉阻断1min以后,为保证大鼠脑组织充分缺血,观察术中大鼠的翻正反射是否消失,虹膜是否呈苍白色。造模术后,再将存活的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100Hz电针组、2Hz电针组、100Hz电针组。术后第3d开始干预。三个电针组处方选用“后三里”(双)、“膈俞”(双)、“大椎”、“百会”,先用毫针刺入,再接通电针仪,分别施以变频2/100Hz、低频2Hz、高频100Hz电刺激,10分钟/次,1次/天,连续治疗15d。假手术组、模型组均采用同电针组相同的体位固定,10分钟/次,1次/天,连续固定15d。于造模后第17d进行跳台实验检测其行为学,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将大鼠断头处死,冰袋上迅速取出大脑组织,分离出右侧海马组织,加生理盐水,制成10%的海马组织匀浆,12000r/min,4℃,离心5min,提取上清液,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海马组织谷氨酸、Ca2+含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左侧大脑组织用浓度为10%的甲醛溶液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⑴跳台实验学习成绩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反应时间明显延长,且错误次数增多,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三种频率电针均可缩短反应时间,减少错误次数,较模型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各电针组之间两两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跳台实验记忆成绩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潜伏期明显缩短,且错误次数显著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三种频率电针均可明显延长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较模型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但各电针组之间两两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⑵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海马 CA1区锥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水肿明显,细胞排列散乱、疏松,细胞形状不规则,部分细胞核深染、固缩,核仁碎裂,甚至核仁消失;三个电针组大鼠海马区锥体细胞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锥体细胞脱落减少,水肿减轻,细胞排列较整齐、紧密,细胞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核仁较清晰。⑶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谷氨酸含量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三种频率电针均可降低大鼠海马组织谷氨酸含量,较模型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但各电针组之间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⑷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2+含量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三种频率电针均可降低大鼠海马组织Ca2+含量,较模型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但各电针组之间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⑸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三种频率电针均可降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较模型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但各电针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2Hz、100Hz、2/100Hz三种频率电针干预均可改善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的缺血性损伤,提高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海马组织谷氨酸含量,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调节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信号转导系统,减少海马神经细胞Ca2+含量,从而减轻其对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的兴奋毒性,对抗神经细胞损伤,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但三种不同频率电针的干预效应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著录项

  • 作者

    张茜;

  •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 学科 针灸推拿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会珍;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49.16;R245.97;
  •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中医治疗; 电针疗法; 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