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5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分析及新辅助治疗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6h】

15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分析及新辅助治疗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15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进行新辅助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及预测因素分析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临床资料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探讨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的生存因素;对比分析ESCC患者术前进行新辅助治疗(NACRT)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淋巴结转移阳性联合辅助化疗或放疗患者的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确定肿瘤干细胞(CSC)标记物CD44与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的表达状态在NACRT后进行根治性食管切除术的ESCC患者的化疗效能和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1.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并随即进行手术的1782例患者,随访成功共1550例,失访232例,随访率为86.9%。记录观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特征,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0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回顾性分析2006-2016年间术前进行新辅助治疗的110例患者以及术前无其他治疗、直接进行食管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后联合化/放疗的106例患者资料。手术结果由以下R分类定义:R0,无残余肿瘤;R1,微观残余肿瘤;R2,宏观残余肿瘤。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0,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3.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取材,石蜡包埋制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依据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以及染色强度分析:染色强度以0分为无色,1分为淡黄色,2分为棕黄色,3分为棕褐色;1~2分为弱阳性,3分为强阳性。阳性细胞所占比例0分为阴性,l分为阳性细胞数<20%,2分为阳性细胞数在21%~60%,3分为阳性细胞数在61%~80%,4分为阳性细胞数>80%;1~2分为低百分比,3~4分为高百分比。以阳性细胞数所占的百分比与染色强度的乘积作为判定标准:阴性为0分,低表达为1~8分,高表达为9~12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0进行分析和处理,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 Cox法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组间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本研究1782例ESCC患者,直至随访截止日为止,失访232例,随访率为86.9%。生存时间1~10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58个月,平均生存时间57个月。患者的发病年龄18~81岁,中位年龄60岁,平均年龄59.9岁。生存时间按照手术日期到死亡日期计算,本实验食管癌患者的1年、3年、5年、7年生存率分别为88.7%、61.9%、48.3%、30.4%。
  临床分期Ⅰ期患者236例,1年、3年、5年、7年生存率分别为97.0%、90.3%、82.9%、58.8%。Ⅱ期患者747例,1年、3年、5年、7年生存率分别为92.7%、90.1%、82.7%、33.9%。Ⅲ期患者549例,1年、3年、5年、7年生存率分别为79.8%、39.5%、24.2%、14.5%。肿瘤位上段205例,中段1092例,下段253例;复发或淋巴结转移率38.58%(598/1550),脉管瘤栓阳性率为25.61%(397/1550);组织学病理分级G1为121例,G2为1161例,G3为268例;肿瘤浸润深度T1为281例,T2为259例,T3为1010例。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浸润深度、组织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有无脉管瘤栓及神经受侵、有无淋巴结转移与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有关联(P均<0.05);发病年龄、肿瘤部位与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无关。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
  对于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有无脉管瘤栓及神经受侵与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均<0.05)。
  采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病理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有无脉管瘤栓是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
  2.在NACRT组和术前未经治疗组之间观察到生存率(NACRT组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7.4%、60.7%、40.4%;术前未治疗组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8.8%、80.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于NACRT组和术前未治疗组术后治疗效果均为R0的患者,生存差异不明显(NACRT组的5年的生存率为54.3%;术前未治疗组的5年的生存率为51.3%,P=0.087)。
  3.NACRT组CD44和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CD44和Ki-67阳性细胞在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切除后标本中可以广泛观察到。在一些具有良好化疗效应的情况下,NACRT之后在ESCC的切除标本的坏死和纤维化区域中观察到CD44阳性细胞簇。然而,在具有差的化疗效应的情况下,CD44阳性细胞分布呈弥漫片状分布。
  在NACRT后切除标本中具有CD44强阳性表达的ESCC患者显示比CD44弱阳性表达的患者的预后更差(P<0.05)。
  我们还分析了CD44和Ki-67的组合表达对ESCC的结果的影响,并发现具有CD44、Ki-67均高表达的ESCC患者显示比具有CD44或Ki-67低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
  结论:
  1.性别、肿瘤浸润深度、组织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有无脉管瘤栓及神经受侵、淋巴结转移与ESCC患者的预后有关联;且性别、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2.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有无脉管瘤栓及神经受侵与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联;且组织病理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有无脉管瘤栓是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3.NACRT组比术前未治疗组的生存预后差,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4.生存分析显示,NACRT术后CD44和Ki-67的高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低的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
  5.CD44高表达且Ki-67高表达的ESCC患者显示出比具有CD44或Ki-67低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