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eyers-MckeeverⅢ型胫骨髁间棘骨折双隧道与三隧道固定的生物力学对比性研究
【6h】

Meyers-MckeeverⅢ型胫骨髁间棘骨折双隧道与三隧道固定的生物力学对比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仪器相关设备

2 实验标本的选择及处理

3 Meyers-MckeeverⅢ型模型标本的处理、制备及分组

4 两种不同胫骨骨髓道模型制备

5 固定标本模型及测定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1 胫骨髁间棘的位置特点及临床意义

2 选择和建立胫骨髁间棘骨折模型

3 试验内固定方式及材料的选择

4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5 三隧道下FiberWire缝线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块的优势及注意事项

6 进一步临床实验性研究方向及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胫骨髁间棘特点及其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随着人们户外运动的增加以及交通方式的改变,胫骨髁间棘骨折有呈现不断增高的态势,运动和交通事故受伤中多见。胫骨髁间棘骨折作为一种前交叉韧带的特殊损伤形式,Meyeers-Mckeever将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分为3型,其中Ⅲ型骨折需手术治疗。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术,临床上多采用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下缝线固定,但其易导致骨折块上翘、固定强度欠佳且切割效应明显,需探索新的固定方式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本实验通过自行研究设计出胫骨三隧道途径固定髁间棘骨折块试图丰富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关节镜微创下的治疗方法。本实验利用制作的胫骨髁间棘Meyers-MckeeverⅢ型骨折猪膝关节模型,结合自行设计并建立的新内固定模式,最终通过制作动物骨折模型标本的生物力学试验的对比性研究,比较两种不同内固定途径下胫骨髁间棘骨折块的固定强度并对设计的固定方法的坚固性能进行检测,明确采用FiberWire缝线时两隧道及三隧道固定情况下的生物力学性能并评价其固定效果,以达到进一步指导临床上关节镜下髁间棘骨折的固定治疗方法的研究及术后长期随访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髁间棘骨折治疗的理论研究提供指导。
  方法:
  选取新鲜10~12月龄,体重60~65㎏的雄性猪膝关节标本45只,所有标本均排除骨病、外伤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并经X线检查除外骨质疏松、严重畸形等病理表现。室温下解剖观察标本膝关节结构并建立Meyers-MckeeverⅢ型胫骨髁间棘骨折模型,由于现阶段对于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关节镜下微创的治疗多采用缝线张力带技术,效果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同,所以本实验选择常用的缝线张力带技术对骨折块进行固定并进行相关生物力学研究。本实验选择 Arthrex公司的FiberWire缝线。然后将45只制备好的猪膝关节标本随机分成A、B、C组,每个组15只。A组采用胫骨双隧道不可吸收FiberWire线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B组采用胫骨三隧道FiberWire线固定骨折块,C组采用普通螺钉固定,制作完毕后放置于冰箱冷藏备用。对于Meyers-MckeeverⅢ型胫骨髁间棘骨折模型的建立,本试验中利用骨凿于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凿取内外前后侧为2.0cm×2.0cm×1.0cm×1.0cm,深约1.5cm的骨折块。运用猪膝关节胫骨髁间棘骨折 Meyers-MckeeverⅢ型模型来模拟处于屈曲90°位的膝关节前抽屉试验,首先将制备好的骨折模型置于万能位移力学实验机上,其中胫骨端固定于特别定制的夹持工具,股骨端用特制粘合剂固定。然后在膝关节屈曲90°状态下模拟前抽屉试验,并分别于持续状态下设定60N、90N、120N的牵拉力,通过高性能计算机记录下每只标本的股骨远端在不同拉力下的相对于胫骨近端的位移变化,收集实验数据对各内固定组间的位移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对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最终实验结果,由此比较2种内固定方式的优缺点。
  结果:
  力学试验表明并得出胫骨双隧道固定组、三隧道固定组及螺钉对照固定组在60N、90N、120N的负荷下测量的纵向平均位移,然后依次计算出双隧道组、三隧道组及螺钉对照组在60N、90N、120N的平均位移:60N、90N、120N拉力下双隧道组的平均位移分别为3.34±1.22mm、6.23±2.32mm、7.79±2.54mm;60N、90N、120N拉力下三隧道组的平均位移分别为1.60±0.53mm、3.14±0.68mm、4.24±0.81mm;60N、90N、120N拉力下螺钉固定组的平均位移分别为1.48±0.36mm、2.48±0.53mm、2.48±0.53mm。经SPSS22.0软件对所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后,以均数±标准差(-X±S)比较两组不同内固定方式具有统计学意义:60N、90N、120N时三隧道组和螺钉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双隧道组和螺钉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双隧道组和三隧道组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本实验胫骨三隧道固定技术使髁间棘骨折块实现将整个骨折块由前到后整体固定,骨折块能够具有很强的牢固性,而且微创下治疗能够减少手术后相关并发症,且术后对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相对较好。总的来说,FiberWire缝线固定下胫骨三隧道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与螺钉对照组固定性能一样牢靠,与双隧道固定相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大的强度,生物力学性能更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