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的现状调查和发展研究
【6h】

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的现状调查和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1.2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3研究现状

1.4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历史回顾

1.5河北省在近两届全国民运会取得成绩综述

1.6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界定

1.7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问卷调查法

2.2.3专家访谈法

2.2.4数理统计法

2.2.5逻辑分析法

3结果与分析

3.1河北省12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的布局情况

3.2训练基地的基本情况

3.2.1训练基地的管理方式

3.2.2基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学术交流情况的现状与分析

3.2.3基地组织少数民族传统项目比赛情况调查与分析

3.2.4基地的年终总结情况的现状与分析

3.2.5各基地的档案建立现状与分析

3.3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的场地、器材的现状与分析

3.3.1场地情况调查与分析

3.3.2基地器材的现状与分析

3.4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教练员队伍组成和科研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4.1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3.4.2训练基地教练的科研与学习情况

3.5训练基地的队员的来源情况与分析

3.5.1队员的基本情况

3.5.2训练基地运动员的参训动因分析

3.5.3取得成绩(以河北省第七届民运会前3名为例)与动因分析

3.5.4所有基地得奖情况与分析

3.6基地的训练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6.1基地训练内容的选择情况

3.6.2训练基地的训练方式

3.6.3训练基地每周训练次数的情况

3.6.4训练基地每次训练的时间情况

3.7基地目前面临的困境

3.7.1部分基地的基础建设跟不上基地发展的需要

3.7.2普及的程度不够,参加训练的人员基础差

3.7.3大部分项目缺乏理论指导

3.7.4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3.7.5资金的不足,是基地最大的困境

3.8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的发展研究

3.8.1加强场地建设,增加器材投入

3.8.2完善基地的档案建设

3.8.3增加竞赛次数,使基地队伍得到比赛的锤炼

3.8.4与教学衔接,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课堂,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

3.8.5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社会关注,吸收社会资金

3.8.6政府应加大投入,弥补训练基地资金的不足

3.8.7利用高校资源优势,促进基地发展

4结论

5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展开▼

摘要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集竞技、趣味、娱乐于一身,即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发展历史和风俗习惯,又具有现代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性。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提高少数民族地位,国家先后七次举办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和发展对策,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合作,创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全国部分省市建立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旨在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水平,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加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河北省于2004年6月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十二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经过几年的运行,基地的发展情况如何?是我们每一个民族体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省十二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找出影响、制约各基地发展的因素,找出适合基地发展的道路,为基地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本文以河北省十二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为研究对象,以基地的基本建设、管理、器材、教练、队员、训练等为主线,运用了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文献参考等方法分析研究各训练基地的现状,发现场地器材匮乏、普及程度低、参训人员年龄偏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充分发挥高校现有资源和资金短缺是制约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基地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基地的基础建设、普及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科学选材、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领导重视、增加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新的对策和方法,目的在于促进基地的健康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水平和普及程度,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竞技水平在提高的同时更加深入民心,使人们乐于接近他、习练他,更好地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和健身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