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
【6h】

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和利益群体内涵的界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4.党对社会和谐的思考与探索

(二)利益群体内涵的界定

1.利益的涵义

2.对利益群体内涵的界定

3.党对利益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二、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矛盾的基本状况

(一)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

1.产生利益群体分化的时代背景

2.产生利益群体矛盾的原因

(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矛盾的特点

1.矛盾涉及的范围广

2.矛盾的成因复杂

3.处理矛盾的难度大

(三)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矛盾的性质及其主要表现

1.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矛盾的性质

2.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矛盾的主要表现

(四)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1.贫富利益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2.城乡、区域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3.劳资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三、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

(一)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1.充满活力的发展是整合各种社会利益的前提条件

2.公平公正是处理各种利益矛盾的基本要求

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二)建立矛盾疏导机制

1.深化改革,解决好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

2.运用综合手段,正确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

2.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背景

3.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4.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建设和谐而美好的社会,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即我们将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不仅扩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而且深化了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普遍得到了实惠。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必然产生复杂的、多层次的利益群体,以及彼此间的差异、冲突与矛盾。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群体正在重组,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处在矛盾与冲突的多发期。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的利益格局进行着深刻调整,这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影响着改革的总体情况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同时,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所出现的不和谐情况,也开始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各利益群体之间关系,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根本利益的首要地位,维护好群众的利益,满足各群体合理的利益诉求,公平地承担改革的成本,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分析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并探讨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进而提出协调利益群体之间矛盾的对策与建议,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