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西交城大烟种植与农村经济概况研究(1947-1949)
【6h】

山西交城大烟种植与农村经济概况研究(1947-1949)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山西交城大烟种植概况

(一)大烟在交城的引种及发展

(二)交城大烟种植的地理气候优势

(三)交城大烟种植面积的粗略统计

(四)交城各阶层个体家庭大烟种植面积的推算

(五)关于交城大烟亩产量的分析

二、种植大烟与其他主要农作物投入与产出比较

(一)山西交城与云南地区种植大烟用工比较

(二)种大烟与种大麦、莜麦用工比较

(三)种大烟与种大麦、荞麦生产资料投入比

(四)各阶层种大烟抵垫生产资料数量及收入比

(五)同一阶层种大烟抵垫生产资料数量及收入比

三、土改后各阶层大烟征税情况分析

四、通货膨胀下种烟与非种烟农民的家庭经济概况

(一)粮食价格的过快增长抵消了种大烟的收益

(二)种烟农民家庭经济情况分析

(三)非种烟农民家庭经济情况分析

五、大烟种植对交城人民的危害与影响

六、中国共产党的鸦片政策对交城大烟种植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作为北方主要的鸦片产区之一,山西的鸦片问题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自咸丰年间开始在山西大量种植后,到光绪初年,鸦片的种植面积已经占到了当时山西总耕地面积的的11.32%。此后的几十年间,鸦片在山西一直是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大烟阻碍农业发展,毒害人的身心健康,恶化社会风气等各种问题相当严重。从抗日战争胜利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在这一过渡时期,山西种植罂粟情况如何,种烟农民的经济生活如何,以及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鸦片方针政策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
   本文选取了山西省交城县大烟种植与当地农村家庭经济关系作为具体研究对象,依据翔实的历史资料,探讨在社会动荡,经济混乱的环境下,通过分析种植大烟的数量、产量、生产资料的抵垫,劳动用工等情况,展现当时农村经济衰退下,种植鸦片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被不断上涨的各种物质资料所抵消。以及通过种烟农民与非种烟农民经济状况的比较,来说明大烟已经成为了当时农民的毒瘤,单靠农民自身无法摆脱。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交城人民才最终摆脱了这个恶魔。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山西省交城大烟种植概况。主要介绍交城地区鸦片的引种与发展,指出当地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所产鸦片被冠以“交土”之名。通过分析,得出了交城每年大烟的种植面积一般在三千到五千亩之间,具体到每户家庭而言,贫农一般种植二到三亩,较富裕的农民种的要多一点,有的能达到六亩左右。在产量方面,在当地一亩大烟平均收入在五十两左右,交城当地可收大烟二十五万两左右。
   第二部分,种植鸦片与其他主要农作物投入与产出比较。主要以山西档案馆的交城县三区.四区关于种烟成本与烟税问题的调查材料,对交城地区种植大烟及其他农作物抵垫生产资料,劳动用工数量,以及收入等问题进行分析对比。
   第三部分,土改后各阶层种大烟征税比。通过对各阶层所交烟税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土改后,对贫农,赤农,以及退伍军人等阶层有一定的照顾。
   第四部分,通货膨胀下种烟农民的经济。通货膨胀经济条件下,种大烟的收益被粮食的生活资料的上涨所抵消。通过对种烟农民和非种烟农民生活生产收入,支出的对比分析,指出在通货膨胀面前,鸦片已是农民经济发展的毒瘤,无法摆脱。
   第五部分,大烟种植对交城人民的危害与影响。列举了种植大烟对当地人民的危害: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农民贫困化,以及吸食现象日益严重。
   第六部分,中国共产党的鸦片政策对交城大烟种植的影响。主要指出在当时争取战争胜利为第一需要的时候,大烟的种植是在所难免的,但随着战争的胜利,禁毒禁烟又是大势所趋,交城大烟种植开始彻底被消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