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秦汉时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研究
【6h】

秦汉时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秦汉时期土地资源综述

一、秦汉时期的户口与田亩

二、土地利用分析

第二章 “山西”地区——以关中为中心

一、“山西”地区的土地资源和人口概况

二、土地资源利用

三、“山西”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

第三章 “山东”地区——以中原为中心

一、“山东”地区的土地资源和人口概况

二、土地资源利用

三、“山东”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

第四章 “水耕火耨”的江南地区

一、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和人口概况

二、土地资源利用

三、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

第五章 农牧并举的龙门、碣石以北地区

一、北部边疆的历史沿革

二、龙门、碣石以北地区的土地资源和人口概况

三、农牧并举的北疆边郡

四、个例分析——河套、河西地区

五、龙门碣石以北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土地既是人类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人们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的条件和栖息的场所。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利用土地资源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所有活动,它是一定的主体行为,表现和反映利用主体的意志。从环境史角度出发,探讨时人如何改造利用土地资源,以及此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当前研究颇具意义。
   秦汉时期,人口不断增长,最多时将近6000万,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大自然的索取也不断增加。土地是农业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中国幅员广阔,地区气候差异明显,因此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也不尽相同。《史记·货殖列传》将全国划分为“山西”、“山东”、江南、与龙门、碣石以北四个经济区。“山西地区”即殽山、函谷关以西,包括关中、巴蜀以及关中周围地区。“山东地区”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故地,今河北、山东、河南大部分地区以及山西、安徽、陕西、湖北部分地区。江南地区即长江以南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地区指今河北、山西、陕西北部一线,是传统意义上的畜牧区。本文以此为根据,着重探讨这四个地区土地利用状况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秦汉土地资源利用以传统农耕用地为主,兼及牧业、林业、渔产养殖、建筑等。政府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民开垦土地,大大拓展了当时的耕地面积,也改变了许多地区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深远。从农业开发和农牧业变化考察土地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