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龙港流域盐碱地治理与农业环境变迁研究(1949-1979)
【6h】

黑龙港流域盐碱地治理与农业环境变迁研究(1949-1979)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一)选题的原因与意义

(二)学术研究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黑龙港流域的气候状况及盐碱地情况

(一)黑龙港流域的气候及水源

(二)黑龙港流域盐碱地的成因

(三)建国前黑龙港流域的盐碱地状况以及人民生活

二、黑龙港流域盐碱地的治理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盐碱地治理(1949—1957)

(二)“大跃进”运动时期的盐碱地治理(1958—1962)

(三)根治海河运动中的盐碱地治理(1963—1979)

(四)黑龙港流域典型的治碱模式

三、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

(一)黑龙港流域地下水环境的改变

(二)黑龙港流域土壤环境的改良

(三)黑龙港流域农业种植作物的变化

(四)盐碱地治理与农作物产量的增长

四、黑龙港流域农业环境变化的思考

(一)“生态变迁受损群”理论下的反思

(二)盐碱地治理下各种社会要素的关系

(三)科技创新促进盐碱地改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盐碱地一直以来都是黑龙港流域最大面积的低产土壤。新中国成立以后,黑龙港流域开始了对盐碱地的大面积改良运动。在1949年到1979年的三十年时间里,黑龙港流域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治理。本文运用大量的馆藏档案史料,研究黑龙港流域的盐碱地对于该地区农业环境变的影响,探讨黑龙港流域农业环境的变迁对于当地人民生产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并试图从中总结出黑龙港流域盐碱地改良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先从整体上比较详细的记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黑龙港流域小规模改良盐碱地实验,“大跃进”时期的经验推广,以及在根治海河运动中的群众治碱高潮和打井治碱经验。并通过两个微观层面的例子对整个程中对于这一过程进行分析。
  通过对于黑龙港流域盐碱地改良运动的介绍,分别从水环境的变迁、土壤环境的变迁和种植物种变化,这三个方面来诠释这一运动对于黑龙港流域整体环境变迁的意义。
  最后本文从环境史学的观点出发,并运用日本的环境社会学理论对于各个不同时期的盐碱地改良运动进行分析,来对于整个黑龙港流域盐碱地的改良工作进行反思,并深入挖掘人在环境变迁中的作用。最终来综合看待盐碱地改良对于整个黑龙港流域经济、环境和人文变迁的意义。
  本文认为,通过群众运动式的改良运动,黑龙港流域的农业环境在短时间内即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对于当地人民的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确实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改良过程中缺乏科学理论做指导,加之对于自然资源的过量开采,最终导致了黑龙港流域出现了很多的环境问题,很多问题直至今日仍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因此,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对于农业环境的改良不要盲目上工程,命令出项目,必须做到科学论证,慎之又慎。真正的做到改良环境和保护环境想结合,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可以持续的发展下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