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前南斯拉夫“实践派”社会批判理论研究
【6h】

前南斯拉夫“实践派”社会批判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本文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本文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三)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四)本文研究所使用的主要方法

一、“实践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产生

(一)社会条件

(二)理论背景

(三)代表人物

二、“实践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

(二)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批判

(三)对各种非人道主义现象的批判

(四)对自治社会主义的理解与批判

三、对“实践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评价

(一)主要贡献

1.丰富和发展了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

2.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做出了新的阐释

3.对自治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做出有益的探索

(二)历史局限

1.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有浓厚的空想色彩

2.有明显的否定政府职能的无政府主义特征

3.处理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问题的片面思维

(三)现代启迪

1.必须依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点,推进自治社会主义建设

2.追求社会民主和入的自由,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阶段性

3.必须坚持探索精神与务实态度的辩证统一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实践派”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它的社会批判理论及其实践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实践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它关于实践概念的研究、它的自治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对人的自由、民主和自治理论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实践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许多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如从价值论视角提出了新的实践概念,重视人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自由、个性对人的发展的意义,激发人的能动的活力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等等。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积极推进了整个社会的市场化改革,给企业简政放权,赋予人民以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激活了人们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对于抵制和消除各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加强人民对党和国家的监督和管理,消除社会存在的腐败现象,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在当今世界上,推进社会主义事业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精神,它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
  “实践派”思想家的失败以及南斯拉夫联盟解体的残酷现实,值得当今社会主义国家铭记在心。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是一番风顺的,除了自身的建设经验不足、国内复杂的利益纠纷外,还有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急于求成、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和平演变”的图谋始终存在,也是需要人们高度警惕的。本文把南斯拉夫“实践派”社会批判理论作为选题,是为了提醒自己,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实践派的社会批判理论,能够使我们完整准确地回顾这段历史,把实践派的理论贡献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对自治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客观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将来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努力避免它的过失。这既是对历史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贡献。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实践派”产生的社会条件、理论背景和代表人物。“实践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传统理论以接受和维护现存制度为目的,而社会批判理论以批判和改造现存的社会制度为宗旨。批判社会的目的,在于使它成为一个更加正义、更加人道的社会。“实践派”不仅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制度,而且批判以斯大林为代表的教条式的社会主义模式。其理论背景是对法国实证主义的批判与回应。实证主义否认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把人视为消极被动的存在物,目的是使人成为遗传和环境的牺牲品,它是不折不扣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实践派”的主要代表人有加·彼得洛维奇、卢·苏佩克、米哈伊罗·马尔科维奇、安德哥·格列士奇、布兰科·波士尼亚可、伊·福赫特、但可·格尔里奇、柳·达迪奇等。
  第二部分研究“实践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批判、对各种非人道主义现象的批判以及对自治社会主义的理解与批判。“实践派”认为,资本主义造就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堆积,把人引向物欲、享乐和对自我的过度关注,却忽视了它背后隐藏的深刻危机。即“物”对“人”的压抑,精神世界的痛苦。斯大林模式不仅没有消除异化,反而加剧了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中的异化。自治在企业就是生产者的自愿联合,不需任何政治中介。不同的生产联合体之间,以产品的自由交换为基础,遵循经济规律的安排等。
  第三部分是对“实践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评价。本文认为,“实践派”的理论贡献主要是丰富和发展了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做出了新的阐释,对自治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做出有益的探索等。其历史局限主要在于“实践派”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其理论论述有明显的否定政府职能的无政府主义特征以及“实践派”理论家在处理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问题上的片面思维。在当代社会,“实践派”给予我们的启迪主要在于,首先,必须依据本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循序渐进地推进自治社会主义建设。其次,追求社会民主和人的自由,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再次,必须坚持探索精神与务实态度的辩证统一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