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前我国“官本位”问题及对策研究
【6h】

当前我国“官本位”问题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官本位”概念界定及其历史根源

(一)“官本位”的概念、特点及实质

1.“官本位”的概念界定

2.“宫本位”的特点

3.“官本位”的实质

(二)中国历史上“官本位”产生的根源

1.“官本位”的政治根源

2.“官本位”的经济根源

3.“官本位”的文化根源

二、我国“官本位”的现实表现、成因及危害

(一)当前我国“官本位”的现实表现

1.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

2.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

3.特权思想和自我中心主义

(二)当前我国“官本位”的成因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体制因素

(三)“官本位”造成的危害

1.阻碍改革发展,影响政治良性发展

2.浪费人力资源,影响经济持续发展

3.诱导权力腐败,影响党执政基础的合法性

4.毒害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三、根治我国“官本位”的对策

(一)深化政治体制和干部制度改革,创新政治环境

(二)发展生产力,助力经济发展

(三)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完善监督机制

(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反腐斗争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反腐斗争引发我们进一步理性思考:政治腐败与“官本位”思想有着因果关系和历史渊源。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文化使官本位思想深入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随着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官本位意识愈演愈烈,其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其危害也不可言测。因此,探讨和研究根治“官本位”问题仍然是当前我国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以权位为核心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官本位对公共权力的异化和扩张,不仅改变了公共权力的属性和宗旨,使公共权力蜕变为官员谋取私利、危害社会和公众利益的工具,异化了公共权力的来源和本质,而且导致非程序的权力运作方式泛滥,破坏了制度运行的规范性。现代社会是以公民为本位的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就是从臣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破除在社会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官本位”问题,意义重大。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反腐倡廉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定性分析、案例分析、历史与现实、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等方法,对“官本位”的实质和历史根源、现实表现和成因、以及各种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根治官本位问题的对策。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对“官本位”的概念和实质、以及官本位的历史根源做了全面的阐释。“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以权位为核心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官本位”把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官本位”在我国根深蒂固,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根源。
  第二部分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实际,首先揭示了“官本位”的现实表现形式,“官本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特权思想和自我中心主义。其次,从当前我国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体制因素等方面对“官本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剖析了“官本位”对当今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危害。“官本位”阻碍改革发展、影响政治良性发展;浪费人力资源、影响经济持续发展;诱导权力腐败,影响党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毒害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必须彻底根治。
  第三部分针对官本位的种种症状对症下药,从深化政治体制和干部制度改革,创新政治环境;加快发展生产力,助力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四个方面探索了破除官本位的对策。旨在为进一步消除“官本位”的思想和影响,反腐倡廉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