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北省生态文化村建设路径——基于三个村庄的研究
【6h】

河北省生态文化村建设路径——基于三个村庄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综述

1.国外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

2.国内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

(三)论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论文的基本思路

2.论文的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农村实践现状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

1.实践的自然观

2.唯物主义的生态自然观

3.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内涵

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2.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三)生态文化村的特征

1.生态文化繁荣

2.生态环境良好

3.生态产业兴旺

4.人与自然和谐

(四)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1.环境污染严重

2.生态资源减少

3.农村环保基础薄弱

二、河北省生态文化村建设的路径模式

(一)前南峪模式

1.三结合的荒山综合治理模式

2.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三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3.生活与生产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

(二)大汲店模式

1.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2.整修古代文化遗迹

3.丰富现代文化生活

4.规划整治美化村容

(三)西杨家营模式

1.“一村三制”工业富村

2.“三个集中”生态美村

3.“八字精神”文化强村

(四)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1.三个村庄发展模式的共性分析

2.三个村庄发展模式的差异性分析

三、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一)借鉴国外经验、融入国内建设

1.瑞典哈马碧生态城

2.日本的垃圾分类

3.德国的绿党政治

(二)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经济转型

1.发展生态农业

2.经营生态工业

3.打造生态服务业

(三)培育生态文化,全民共同参与

1.弘扬传统生态文化

2.培育新型生态村民

(四)发挥政府职能,综合引导治理

1.完善制度体系

2.政策规划引导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整个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在其时代就曾提出过有关生态文明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瞻性。主要包括:实践的生态自然观、唯物主义的生态自然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目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农村企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生态资源减少、农村环保基础薄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
  2015年河北省前南峪村、大汲店村、西杨家营等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生态文化村的基本特征有: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兴旺、人与自然和谐。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上述村庄的发展模式。前南峪村通过三结合的荒山治理法改变山区贫穷的经济状态,经过生态农业期、果品加工期、生态旅游期,最终形成了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三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同时通过气化站的建立成功实现了生活与生产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体系。大汲店村利用改革开放的东风通过创办造纸企业起家。在夯实经济基础后,该村通过整修古代文化遗迹,规划美化村容,成功打造出古村镇文化村落。西杨家营村通过“一村三制”实现工业富村,“三个集中”打造生态美村,“八字精神”凸显文化强村,从而走出了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了三个村庄发展的共性,主要有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一二产业为基础,三产协同的发展道路以及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当然,其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选择又使他们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特色,形成了生态村之山区特色、古村镇特色及文化村特色。
  最后借鉴上述村庄的发展路径,笔者提出了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策略,如借鉴瑞典、日本、德国的建设经验、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产业、积极弘扬生态文化、培育生态公民、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等,以期对其他村庄提供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学术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同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农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归纳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选取河北省三个生态文化村进行研究,总结其各自独特的发展模式——前南峪模式、大汲店模式、西杨家营模式,并对此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借鉴上述村庄与国外建设经验,提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