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医专新生适应性的量化与质化研究
【6h】

医专新生适应性的量化与质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关于适应的文献综述

1.1.1 适应的词义

1.1.2 适应性

1.1.3 关于大学生适应问题的测量工具

1.1.4 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实证研究

1.2 质化研究

1.2.1 质化研究的定义和特点

1.2.2 扎根理论

1.2.3 质化访谈

1.3 问题的提出

1.3.1 已有研究的不足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具体研究方法

2.1.1 问卷调查法

2.1.2 质性研究访谈法

2.2 研究工具

2.2.1 大学生人格问卷

2.2.2 访谈提纲

2.3 被试

2.3.1 量化研究测查对象

2.3.2 质化研究被试

2.4 数据统计与访谈文本分析

2.4.1 施测程序

2.4.2 统计学方法

2.4.3 访谈文本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3.1.1 新生心理健康筛查率

3.1.2 新生心理健康项目统计

3.2 UPI评定结果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3.2.1 性别差异比较

3.2.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比较

3.2.3 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差异比较

3.2.4 城市县城农村不同地区差异比较

3.3 访谈文本分析结果

3.3.1 S1适应性方面的状况

3.3.2 S2适应性方面的状况

3.3.3 S3适应性方面的状况

3.3.4 S4适应性方面的状况

3.3.5 S5适应性方面的状况

3.4 医专院校新生适应不良原因探索

4 分析讨论

4.1 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4.1.1 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特征

4.1.2 UPI评定结果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4.2 关于深度访谈发现适应不良问题的讨论

4.2.1 医专院校新生适应不良的原因

5 结论

6 建议

7 本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7.1 本研究的创新

7.2 本研究的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能否很好适应大学生活对于大学生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尤其是对于医学专科院校的新生来讲,这不仅关乎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关乎到他们今后人生的顺利发展。本研究立足医学专科院校,深入了解医专院校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教育建议,为使医学专科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尽绵薄之力。
  本文主要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医学专科院校新生的适应性状况进行研究。首先笔者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量表对全体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新生进行测查,共有全部3426人参与测评,回收有效问卷3324份,有效回收率为97.02%。在了解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后,接着从性别、是否单亲、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城乡镇生源地等人口学变量差异进行分析、归纳,然后对问卷筛选出的合格被试中选取的5名同学进行了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通过录音将访谈内容转化成文本,运用扎根理论对文本进行质性分析,从文本中概括出医学专科院校新生的特点、其适应不良的状况以及影响新生良好适应的因素等。
  综合两部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依据《大学生人格问卷》量表的记分与筛选评量标准,一、二、三类学生的筛选率分别为11.40%,27.95%,60.65%。这一结果表明,医专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基本处于常态分布,但依旧不容乐观。
  第二,目前医专新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环境适应困难,人际关系紧张;②情绪波动大意志薄弱;③缺乏自信,对未来担忧;④身心症状明显。
  第三,在关键项目8题(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上,单亲与非单亲家庭间存在显著差异。
  第四,新生适应不良状况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职业角色选择、身心症状等方面。
  此外,在本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