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枣试管微嫁接技术研究
【6h】

枣试管微嫁接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附表清单、缩写词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枣疯病是枣树生产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传染性病害,试管微嫁接技术为抗病品种的筛选提供了新方法。本试验以婆枣组培疯苗为砧木,冬枣组培苗为接穗,对影响枣试管微嫁接的各个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建立了完整的枣试管微嫁接体系。此外,建立了南京大木枣(高抗枣疯病)、星光(高抗枣疯病)、铃枣(感病品种)的快繁体系,并以其为接穗,婆枣组培疯苗为砧木,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微嫁接体系对枣疯病抗病诱导及抗病种质筛选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接穗品种快繁体系的建立 采用冬季休眠枝水培获得的外植体可有效降低染菌率。南京大木枣和星光的最佳启动培养基相同,为MS+BA0.2mg/L+IBA0.1mg/L;铃枣的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BA0.4mg/LL+IBA0.2mg/L。铃枣和南京大木枣的最佳增殖培养基相同,为MS+BA2.0mg/L+IBA0.5mg/L,增殖系数分别为2.8、2.3;星光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A1.0mg/L+IBA0.2mg/L,增殖系数为2.4。 2微嫁接砧木的获得 为了培养适于微嫁接的砧木,将婆枣疯苗在MS+IBA2.0mg/L的培养基中培养40d,丛枝症状减轻,节间伸长且均匀,茎粗增加,可降低微嫁接的操作难度。 3枣微嫁接体系的建立 本试验主要从培养条件、砧木接穗的预处理、嫁接方法等方面对微嫁接技术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所建立的微嫁接体系进行枣微嫁接最高成活率可达83.3﹪。 3.1培养条件:适于枣试管微嫁接的最佳培养基蔗糖浓度为50g/L;最适pH值为6.0;最适培养温度为28℃,用棉塞加单层封口膜保持接种瓶内的湿度可有效提高微嫁接成活率。 3.2砧木接穗的处理方法:嫁接时,接穗为2~3cm的不带茎尖的茎段有利于嫁接成活率的提高;砧木带叶片接穗不带叶片,有利于嫁接成活率的提高;砧木接穗采用激素浸泡法(0.5mg/LGA3浸泡处理10min),可有效提高微嫁接成活率。 婆枣疯苗在1/2MS+IBA1.5mg/L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最高,为85.6﹪,而用生根的砧木不利于嫁接成活率的提高。 3.3嫁接方法:采用改良劈接法嫁接,接口用锡箔绑缚,直立放置到培养基中的可有效提高微嫁接成活率。 3.4抗氧化剂PVP不能降低枣微嫁接时的褐化率。 4抗病诱导与抗病品种筛选初步探索 以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的婆枣疯苗为砧木,冬枣组培苗(感病品种)为接穗进行微嫁接,结果表明,接穗的发病时间推迟,并出现嫁接成活而不发病的现象。 以婆枣组培疯苗为砧木,冬枣(感病品种)、南京大木枣(高抗枣疯病)、星光(高抗枣疯病)、铃枣(感病品种)的组培苗为接穗进行嫁接,染病率不同,分别为100﹪、23.8﹪、31.6﹪、913﹪。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